版次:03 作者:2025年07月30日
李洪群在读书分享会上读书。
宣汉县南坝镇的森屿渡书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上青石板路时,宣汉县南坝镇森屿渡书苑的店门已悄然开启。5万余册图书在晨光中静立,宛如智慧的灯塔,静候小镇居民到来。
这家隐匿于川东小镇的实体书店,是返乡创业者李洪群为家乡播撒的一颗“文化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茁壮成长,成为滋养小镇居民的“精神绿洲”。
一缕深藏于书页间的乡愁
“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小王子》的世界,探寻那朵玫瑰背后的故事。”上午9时,读书分享会在森屿渡书苑准时拉开帷幕,20多名孩子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的光。这位身着棉布衬衫的读书分享人就是书店主人李洪群。
10年前,李洪群在北京的图书批发市场工作。每年春节归乡,目睹镇上的孩子们沉迷于手机游戏,她心中五味杂陈。“在城里,孩子们泡书店如同逛公园般平常;在我们小镇,孩子们想要找到一本好书却很难。”2022年,她毅然决然地打包好一摞摞书单与满腔热忱,挥别京城回到家乡。
选址、装修、选书,李洪群亲力亲为。在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她以清新的绿色勾勒出亲子阅读区、青少年自习角、成人书吧,书架的高度、类型的摆放均以各年龄段孩童的身高来设置。“每本书我都亲手挑选,网上点击量超过8000次的书籍才有资格上架。”她笑着指向那本被翻得卷边的《昆虫记》说,“你看这磨损程度,就是它受欢迎的最佳证明。”
乡镇书店的“跨界”探索
南坝镇拥有10多万常住人口,其中留守儿童占不小比例。起初,李洪群发现许多孩子只会在门外张望。于是,她果断推出“全年免费借阅”的会员制度,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书店+托管+陪读+心理咨询”的复合模式,让书店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
“以前周末总是缠着我要手机玩,现在老催着我来书店看书。”家长向芳谈及儿子的变化时,语气中满是欣慰。她的孩子符宗浩如今已成为书店的常客,不仅常在店里做家庭作业,还跟随李洪群读完了《史记故事》。在托管教室里,志愿者老师耐心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心理咨询师每月定期驻店,化解孩子们的成长烦恼。
遇上赶场日,书店更是热闹。背着背篓的老人会进店翻阅养生书籍,放学的学生则埋头于教辅资料中,年轻的父母则在亲子阅读区与孩子共读绘本。“赶场人带书香去,归家人携墨韵回”已成为小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连隔壁茶馆的老板也打趣道:“现在客人点茶时,都会问有没有与书相配的茶点。”
用热爱抵御数字浪潮
“投入与收入?我从未仔细计算过,也不敢去细算。”李洪群略带尴尬地笑着说。这家全年无休的书店,每天从早上7时营业至晚上10时,水电费、人力成本及新书采购等开支如流水,而收入却仅能勉强维持书店的运营。然而,李洪群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在她的规划蓝图上,AI自习室的线路图已清晰可见,亲子活动月的方案堆积如山,甚至连作家分享会的邀请名单都已列至明年春天。“我希望它能成为川东乡镇书店的典范。”李洪群说这话时,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的题字上——这是她从杨绛先生作品中汲取的灵感,如今已成为她人生的座右铭。
夜幕降临,南坝镇的喧嚣渐渐平息,而“森屿渡”的灯光依旧明亮。李洪群在前台整理借阅登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超2万的到访人次。她抬头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无数双被书香点亮的眼睛,正沿着书页铺就的小径,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座乡镇书店在日复一日地坚守中,让文化的种子在乡土中生根发芽。当晨光再次洒向南坝镇时,森屿渡书店又将迎来新一天的书香与希望。
□文/图 记者 孙伟 通讯员 侯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