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纪委监委: 助推“三资”管理提质增效 赋能乡村振兴

版次:05    作者:2025年07月18日

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在渠县贵福镇督导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 (颜旭涉 摄)

开江县任市镇纪委在各村(社区)检查集体经济、劳务用工公开等情况。 (蒋年刚 摄)

宣汉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蒲江街道大垭村询问果农惠民补贴发放情况。 (杨涛 摄)

“以前只知道村里找人干活,现在连谁干的、干多久、拿多少钱都一清二楚......”走进开江县任市镇奚家坝村,村务公开栏上贴着近期公示的“劳务用工公示单”。

此前,开江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有事找纪检”活动中,接到任市镇奚家坝村群众反映村干部利用村集体资金谋取个人利益问题线索。针对这一情况,县纪委监委迅速建立县乡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由纪检监察室下沉指导乡镇纪委,协同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开展专项监督,以有力监督和严肃执纪,破除村级劳务用工“内部循环”顽疾。

经查,2021年3月,任市镇奚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唐某为谋取私利,授意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某某将村集体经济捕鱼用工的127天实际工时增加到168天,虚增41天共2050元用工补助用于两人私分。后因无法在工时签到表上进行修改,李某某便重新伪造补助发放表用于报账。最终,唐某及李某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退还全部违纪违法所得。

开江县任市镇奚家坝村的劳务资金能够顺利追回并及时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得益于达州市纪委监委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治理。近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切口”,统筹联动各级各部门,聚焦集体“三资”底数、使用、监管等,开展清理摸排、深挖细查、规范治理,严肃查处“微腐败”,推动集体“三资”规范管理。

今年4月初,市纪委监委对全市农村集体出租性资产和集体资金入股情况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摸清全市6250个出租性资源的基本情况和120个集体资金入股项目的运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并根据发现问题重点梳理。

“在对全市‘三资’管理问题开展了集中分析研判之后,我们发现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集体资金入股等方面问题特别突出,是开展整治的重要切入点。所以我们又对清查出的所有资产出租合同和资金入股协议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审查,并督促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司法局制定出台《关于推行‘示范文本+审查审核+备案公开’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的通知》等3个规范性制度文件,为长效管理提供制度遵循。”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姐,组上高标准农田改造剩下的土地流转出去了你知道吗?村上或者组上有没有召集大家说过?”“村上养殖专业合作社效益怎么样?有没有按照合同按期给大家分红?”

“家底”摸清后,“家务”也要查清。达州市纪委监委结合集中整治工作,统筹调度各级纪检监察力量,围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集体“三资”监管、产业项目发展等开展入户走访、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缺位、违规决策等问题。

通川区青宁镇李某在任职长梯村书记、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截取中省扶持资金80万元;渠县中滩镇胜利村原村党支部书记代某利用职务便利截留土地流转费、村集体资金30余万元……随着监督检查的深入,一个个蚕食集体“三资”、侵害群众切身权益的问题也逐一被挖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共立案529人,留置8人,清缴追回资金3055万余元。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全市各级纪委监委紧盯村“两委”干部履职、“三资”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通过数字赋能、专项监督和线索提级办理等方式,织紧织密基层监督网。

“这造价不合理呀?”宣汉县厂溪镇纪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中,通过“清廉乡村”平台,发现该镇转角村新建排水沟53米,花费了17780元,不禁发出了疑问。

经调查发现,在该项目竣工验收后,施工方在工程结算单中虚增虚列费用。宣汉县厂溪镇转角村村委会副主任、文书李某作为业主单位该项目具体负责人,在验收结算时,未对工程结算单严格审核,未能发现超额结算工程款的问题。最终,李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虚增工程款4221元退回村集体账户。

推动科技赋能,提升数字化监督水平。宣汉县纪委监委创新开展“清廉乡村”建设,搭建“清廉乡村”掌上平台,在平台上同步更新全县423个村(社区)的财务收支、惠民政策、项目建设、“一卡通”发放等信息。村(居)民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查看信息,真正做到“三务”公开从“墙上”走下来,从“纸上”走出来,在群众眼前“活”起来。此外,该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可依托“清廉乡村”掌上平台,对农村“三资”进行监管,精准发现问题并及时查处。

着眼于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渠县纪委监委在强化查办案件震慑作用的同时,加强类案分析,扎实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分层分类组织开展警示教育30余次。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建设薄弱、责任落实不力等深层次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函18份;推动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通知》等制度3项,推动“三资”监管程序不断健全。 

□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