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浸润童心

大学生志愿者为暑托班孩子带来“中医启蒙课”

版次:03    作者:2025年07月18日

本报讯 (记者 杨航) 暑假期间,由共青团达州市委组织,在全市实施四川省“爱心蜀托”公益性假期托管班项目,解决家长的“看护难”问题。日前,成都中医药大学艾青实践团走进达川区多个社区暑托班,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给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体验。

“有一天,李时珍爷爷在一条小河边采药,忽然看到一群小鱼在水里翻起了白肚皮。他顺着河边找啊找,发现岸边生长着一种开着白色或紫色喇叭花的植物……”15日上午,在三里坪街道梧桐梁社区暑托班,实践团志愿者正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李时珍发现草药曼陀罗的故事。生动的讲述配合卡通配图,引得孩子们时而瞪大眼睛,时而发出惊叹。

“孩子们对中医药课程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艾青实践团梧桐梁社区小队负责人安力介绍,首节课设计的是制作驱蚊香囊。志愿者将薄荷、艾叶等12种中药材分发给孩子们,在装填过程中同步讲解药材功效。“不少孩子主动要求多做几个,说要送给家人。”安力笑着说。

在杨柳街道文兴社区,艾青实践团的志愿者用童趣比喻向孩子们解释中医原理:“我们的身体像一个小团队,心脏、肺、肚子里的器官都是队员。如果有队员偷懒或吵架(生病),中医就像‘小侦探’,通过看舌头、摸手腕(把脉),找到哪个队员出问题,再开一点苦苦的药水帮它们和好。”通过形象的语言和互动演示,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一方面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浸润式带领孩子们辨识常见中药材和中医诊疗器具,让他们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播下中医国粹传承的种子,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另一方面,这对我们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积累更多经验。”艾青实践团的负责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周可怡告诉记者,今年4月确定好活动主题后,他们就开始了前期工作:做活动策划、招募成员、在老师指导下确定方向、将任务分解交给队员进行完善。将深奥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适合儿童的课程内容。“既要保证知识性,又要兼顾趣味性,我们反复修改了所有教学PPT。”

“中医太神奇了!我想知道更多秘密。”一位小朋友举着刚做好的香囊兴奋地说。前来接孩子的家长纷纷点赞:“这种传统文化启蒙很有意义,希望以后多开展。”

共青团达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暑期,已有多支高校实践团队到达州开展志愿者工作,他们带来的特色课程既丰富了暑托班教学内容,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