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之外,达一中的教育答卷

——专访达州市第一中学校校长杨杰

版次:02    作者:2025年07月18日

现场作文大赛。

今年高考放榜日,达州市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达一中”)的关注焦点并未停留在个别尖子生身上。当社会各界热议顶尖考生时,校长杨杰却保持着教育者的清醒:“培养出拔尖学生的确可喜,但高考成绩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坚信,育人的过程远比最终的数字更具分量。”

面对社会对成绩的关注,杨杰坦言结果难免有遗憾,但他更愿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图景:一组数据揭示着这所学校的扎实耕耘——三年前,学校中考成绩达到A+1等级的学生不足300人,到今年的456人;一本人数从300余人慢慢递增,至今年特控线上线(原一本线)人数跃升至507人,上线率达45.07%;本科上线1039人,上线率高达92.36%,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性突破。

“教育不是追求瞬时速度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漫长旅程。它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悉心培育。”杨杰说,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过程本身蕴含的成长”,而非仅仅一个闪耀的数字和排名。

超越分数

直面新时代的教育挑战

“我们面临的是一群摩登新人类。”从事教育工作30年,在杨杰眼中,当代学生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新特质:对未来更有信心,未来规划更清晰,思想更开放,拼搏精神更足,目标也更为高远,视野更加开阔。“他们身处达州,却放眼全国甚至全球;立足当下,却在思考十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但同时,也存在心理韧性不足和社会实践缺乏的问题。

新高考的全面铺开,对达一中这样的传统强校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三年前,“3+1+2”模式出来后,学校认真研判——外出考察、自我学习,并进行了充分的心理调试。

杨杰认为:“相对于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达州偏科生比例更高,新高考对本地学生反而是一件好事。”他以新高考“3+1+2”模式下的选科为例作说明,学生能依据兴趣与优势自由组合科目,挣脱了传统文理分科的桎梏,“这给了他们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优势领域,学习内驱力自然更足。”

家长的期望也在转变——从单纯要求“考个好大学”,转向“既要学业优秀,更要身心健康”,“原来的父母可能更想培养‘听话的孩子’,但现在的父母想要培养‘能干的孩子’。”达一中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时代的进步,也鞭策我们必须革新教育方式与评价体系,既要突破‘一考定终身’,更要致力于培养多元化人才。”杨杰说。

破局之道

拓展教育评价新维度

传统认知中,拔尖创新人才往往与“智力超群”紧密相连。但伴随时代发展,社会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正日益深化与拓展。杨杰认为,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应涵盖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创新潜质或拥有突出特长的学子。

要培养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是关键一步。学校摒弃“唯分数论”,构建起更立体多元的“五个一”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同时,学校也在尝试分层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既关注那些有潜力冲击顶尖高校的“优秀生”,也着力发掘在特定领域有闪光点的“特殊生”,不放弃未来不以分数为考核标准的“潜能生”。像体育特长生冉珂嘉入选国家女篮、多名学生在全国作文大赛获奖、信息学爱好的学生获得省级奖项,这些都是学校践行这种理念结出的果实。

未来,达一中的表彰范围将从传统的优秀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少先队员这“老三样”,扩展至“运动健儿”、“志愿服务”、“劳动能手”、“进步标兵”等更多维度。“我们希望看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发现每个人身上的可贵品质,让更多学生能在擅长的领域获得认可。”杨杰说,这种进步可能是学习上的提升,也可能是在体育、写作等或者其他方面展现出的才华。

在活动设置上,达一中也在改变。以运动会为例,过去可能只有少数人参与,现在达一中更希望办大家都能玩起来。乐在其中的全员活动,让学生们不再觉得活动是负担,而是享受这个过程,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正如我们倡导的:运动会不应是少数人的锦标赛,而应是全体学生的节日。”杨杰说,集体项目增多,大众化、娱乐化取代精英化,正是这一转变的实践。

静待花开

回归教育的本质

新时代教育图景的深刻变化,正驱动着教师队伍的角色转型与能力升级。学校深刻认识到,培养多元化人才,教师队伍必须与时俱进,成为具备新理念、新能力的“新”老师。

“当前,高考命题区分度显著提高。”杨杰分析道,“普通学生掌握基础题即可达到本科线要求,但高分段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教学必须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他认为,教师需深入践行因材施教,努力实现“一生一案、一生一策”,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路径。

学科融合的趋势也对老师提出更高挑战。如今考题复杂多元,学科融合趋势显著。数学题可能嵌入文学背景,历史卷中大量引用《二十四史》原文,语文阅读则涉及量子力学、火星探索等前沿科技。题目也更贴近生活,伦理规则、社会热点成为命题素材。“这倒逼教学必须转型,教师不能再固守单一学科,必须具备更广阔的跨学科视野和更综合的知识架构能力,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杨杰说。

面对变革,达一中始终坚守教育本真。“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静心耕耘。”杨杰的这份笃定前行的教育坚守,也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校门外络绎不绝的咨询身影,便是最生动的注脚。

行走在达一中校园,一种信念早已深入师生心底:分数是一时的光环,而点燃万千心灵、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力量,才是学校永恒的基石与荣光。当达州教育沃土上繁花似锦,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对躬耕者最深情的礼赞。

□文/图 记者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