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2 作者:2025年07月17日
近日,渠县住建局房地产监管科负责人向回访的检察官介绍,本次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开展的信息安全整治行动已排查企业40余家,整改信息管理漏洞10处。这场由房产销售“内鬼”倒卖信息案引发的治理风暴,以“刑事检察+公益诉讼”的双重合力,为群众筑牢个人信息安全屏障。
“刚签完购房合同,装修、家电的推销电话便接踵而至。”2024年4月,渠县检察院“賨善普法团”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某小区业主王先生向检察官反映:“我每天能接到七八个装修电话,对方连我家楼层号都知道!”检察官随即固定证据,并移送该线索至公安机关,一起跨行业的公民个人信息倒卖案由此浮出水面。
调查显示,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该小区房产销售员楚某利用职务便利,不仅整理自己经手的业主信息,还通过交换、购买等方式从郭某等3人处获取多家楼盘数据,打包成“数据套餐”卖给13家装修、家电企业。这些包含姓名、电话、购房信息的3.5万条公民个人信息,为楚某带来2.3万元非法收益,却让数万业主陷入“信息骚扰网”。
“既要追刑责,更要护公益。”2024年10月,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发现涉案信息流转横跨房产、装修、家电等多领域,部分购买者曾因同类问题被处罚,仍持续非法获取信息。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楚某提起公诉,同步启动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2.3万元公益损害赔偿金并公开道歉。今年3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楚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罚金2.5万元,同时支持了公益诉讼请求。
针对该案牵扯出的10余名涉案人员,检察机关坚持分层处理:宋某等5人首次购买且无严重后果,无入罪情形,监督公安机关撤案;贾某等5人曾受行政处罚又违法,虽构成犯罪但认罪认罚,依法作出酌定不起诉并移送行政处罚;黄某购买1.3万条信息但无非法获利证据,退回补充侦查后由公安机关撤案;郭某等3人出售信息未达刑事标准,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案件办理中,检察官发现房产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普遍存在信息管理粗放、从业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今年2月,渠县检察院向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建立信息全流程监管机制。3月,多部门联合启动为期3个月的行业信息安全整治行动,重点排查房地产、装修企业信息合规性,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明确协同职责、细化整治流程。
当前,渠县检察院的检察干警仍在向群众普及“警惕信息过度采集、留存证据及时报案”的防护知识,同时督促企业健全内部信息管理制度。
□见习记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