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

达州“企业之家”纾困解难见实效

版次:11    作者:2025年07月17日

6月17日,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启文带领局相关科室赴渠县四川兴宏泰制衣有限公司开展入企帮扶走访工作。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一项旨在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优质服务的创新工程——“企业之家”服务体系于2024年在全省铺开。达州市积极响应,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的关键抓手,迅速构建起覆盖市县(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今年上半年,达州“企业之家”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市累计进驻服务企业2886家,收集问题诉求3934个,已解决3704个,解决率达94%。此外,融资授信超8亿元,用工难题精准化解……一项项务实举措,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市经信局企业融资担保科科长、负责“企业之家”日常运作的曹强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企业之家’的核心,就是让企业办事像‘回家’一样方便,让困难诉求有‘家人’帮着解决。”

体制机制创新:

“千人助千企”+“园区事园区办”

达州市扎实推进“千名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和经信系统“千人助千企”行动,市县(区)领导带头挂包企业,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践行“谁进驻谁负责”原则。开江县创新推出“助企早餐会”,每周三由县领导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解难题”,成功解决了冶金燃料公司精煤供应、枫华牛仔税务办理等具体问题。高新区、宣汉、大竹等地依托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企业之家”,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通过整合力量,“企业之家”把服务阵地建在离企业最近的地方,确保企业诉求有人听、有人管、马上办。

融资难题破解:

主动上门+精准滴灌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痛点。“企业之家”改变坐等模式,主动出击,建立融资需求清单,组织精准对接。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15场政银企对接会,推送186家企业(项目)融资需求12.69亿元,达州清泉食品等30家企业成功获得授信超8亿元。“制惠贷”“园保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成为破解难题的利器,“企业之家”工作人员深有体会,“我们经常跑企业,带着政策‘敲门问需’。比如对一些有潜力但抵押不足的中小企业,我们会协调担保机构量身定制方案,最快3天内就能放款,让资金‘活水’精准滴灌。”

用工缺口填补: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针对结构性用工矛盾,达州“企业之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大力推广“订单班”培养模式。职业院校根据属地产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实现“入学即入职”。同时,为解决特定群体就业难题,创新推出“妈妈岗”等灵活就业岗位,让女性员工能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家庭。据了解,今年以来,“企业之家”联合达州本地院校启动了10个重点产业“订单班”,预计能输送500名技能人才。此外,“妈妈岗”在试点区反响很好,企业用工稳定性提高了,员工归属感也更强了。

资金直达提速:

免申即享、跨域层级

为让惠企政策资金更快直达企业,达州“企业之家”积极落实省级“免申即享”机制。符合条件的奖补资金,无须企业层层申请、市县(区)两级财政反复审批,而是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至企业账户。今年上半年,超过30家企业通过该机制快速获得政策资金支持。过去企业常抱怨“钱在路上跑半年”,现在“秒到账”成了现实。

擦亮品牌:

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企业之家’的建设,绝非简单挂牌,而是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将服务真正沉下去、问题快速提上来。”曹强表示,达州“企业之家”将持续深化服务内涵,重点在“智改数转”赋能、融资服务优化、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发力,力争年底前再新增50户企业升规入统,将“达州企业之家”打造成有口皆碑的服务品牌。

数据印证了服务的成效:今年1—5月,达州市工业税收22.64亿元,增长8.4%,增速高于全省14.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开票收入增长17.8%;工业用电量增速位居全省第三。这些指标的向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为企业减负纾困的努力。

“企业之家”是践行省委省政府要求、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正成为达州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它体现的是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作为。近期,本报记者将深入企业一线,推出“企业之家”系列报道,聆听企业心声,记录服务点滴。

□记者 任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