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把钥匙最厉害

版次:08    作者:2025年07月16日

有天傍晚,开车去七坪寨逛了逛。返回时,电车仪表盘冷不丁跳出一行字:“钥匙不在车内。”窗外月色清远,山色朦胧,那一瞬间的错愕与不安倏然而至:车子会不会骤然停摆,将我抛弃在这陌生僻静之地?强压着心虚继续前行。幸好一路平稳,直到驶入自家车库,这“玩笑”终究未成真。但这小小的科技“误判”,却如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

“钥匙”这两字,一下子勾起许多回忆。小时候出门,母亲总念叨:“锁好门啊!”我把母亲的话当圣旨,将钥匙宝贝似的收好。钥匙一头系着母亲结的红绳,另一头牢牢拴在我腰间。那时便知,钥匙是看家护院的唯一凭证,有了它,家门能开,我也可以抬腿就走。

日子久了,再掂量“钥匙”这两字,远不止那点铜铁分量。除了有形的,生活里无形的钥匙似乎无处不在,而且往往是看不见的特别重要:学习是开启认知之门的钥匙;人脉是叩开机遇之门的钥匙;理解是融化心灵坚冰的钥匙。人到中年再读《道德经》,恍然惊觉,“道”原来竟然也是一把终极钥匙,它管理着万事万物的运转规律,摸透了它,好像就能活得通透自在。

天马行空地往深处想,钥匙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两个字所承载的远不止“开启”那么简单,更是权力与控制的具象。小时候看电视里的乡绅财主,最喜将那串沉甸甸的钥匙悬于腰间,行走间叮当作响,仿佛每一步都在宣告:“瞧见没,这都是爷的地盘!”钥匙在手,责任在肩,拥有钥匙也便有守护门后之物的职责,在适当时机也要为他人打开方便之门。如果财主大爷不能尽守护之责,那份神气也炫耀不了几天。

有钥匙自然有锁。钥匙和锁是什么关系?小时候认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天经地义,如今回想才觉得太幼稚了。一把钥匙当然可以开一把锁,一把钥匙同时可以开多把锁,多把钥匙也可以开一把锁。自从发明智能锁后,一家老小,刷个脸、按个手指头,门就开了,典型的多把钥匙开一把锁。

早年手机软件有款“万能钥匙”,据说能破解“隔壁老王”家的无线网络。我顾忌隐私泄露,从未尝试,但这款软件的功能引人深思,它就是典型的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咋能万能?一定是穿透了形形色色的外衣,摸透了那些弯弯绕绕,从现象直达本质。

想到这里,愈发觉得一个人厉害不厉害,其实不在于你能用熟悉的那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更重要的在于你能摸清“锁芯”里通用的道道。摸清了那些门道,一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多把锁了。

要是抱着“一把钥匙只管一把锁”的理儿不放,脑子就容易僵化,碰上新鲜事儿也会傻眼。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总会遇到几个“犟拐拐”,其言行令人费解。拿钥匙打比方,他们大概就认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死理,凡事只认条文,把情和理都丢在一边。

生活之复杂,远非锁孔所能框定。规则固然重要,但守着规矩的同时,更需要下功夫琢磨规矩为什么定、凭什么灵、里头藏着什么通用的理。只有摸清了这把“开锁总诀”,才能在条条框框里找到最合适的法子,遇上突发状况,心头不慌。

此时可以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了,是把钥匙都厉害,因为不管一把钥匙能打开几把锁,最终都能解决问题。但是最厉害的,是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的“底层钥匙”,教我们打开眼界、明白事理、走通世路,从现象到本质,有了它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锁就能从容应对。

还得说说那天到家后的故事。停好车后,心里还是后怕,赶紧掏出手机捣鼓,开通了电子钥匙。打那以后,实打实的钥匙就放在一边。如今,只需要带着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手机,无意成了打开天下最厉害的钥匙!

□廖天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