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25年07月16日
“没事儿,你有事就直接找我啊!”一句既温柔又亲切的话,在我耳边萦绕。睁眼才发现这是一个温馨的梦。这个梦,打开了我记忆的匣子。
我出生在开州城隔河的大山顶上,父亲毫无家庭责任感,晓得他的人,提起他都摇头叹气。空如悬磬的家,全靠多病的母亲独自支撑。姐姐出嫁后,哥哥外出打工,父亲终日不见影踪,不是在吃喝赌,就是在吃喝赌的路上,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2009年深秋的一天夜里,我的母亲,家里唯一的温暖,在一次意外中永远消失了。那年我16岁,母亲突然离世,让我如坠地狱,利用寒暑假打工,断断续续读到了高中毕业。
2013年,我考上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初等教育专业。
父亲极力阻止我继续上学,他脸黑得像锅烟墨,踢翻一条瘸腿的板凳:“女子读那么多书有屁用,老子一分钱都不给你,看你咋个去读书?”
我含着眼泪离开家,走了半个多小时,找到二叔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向他求助。
二叔火冒三丈骂了父亲一顿,柔声说:“银子,你需要多少钱?”
“三千。”我的声音像蚊子声。
二叔也轻声地说:“好,没事!明天我找人给你送来。银子,你只要没钱了,尽管给二叔说。”
我以为二叔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帮我的亲人了。然而,这只是我幸运的开端。
哥嫂和姐姐知道我要继续读书的消息,立即伸出援手。开学报名那天,嫂子送我到学校,等她帮我把一切安顿好后,千叮咛万嘱咐道:“如果没钱了,你一定要给哥嫂说,我们会按时给你打生活费的,你一个人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把生活开好一点……”
校园里,好多同学都是父母陪伴来上学的,那欢声笑语的场景让我心生羡慕。我心里酸楚,送走嫂子,回到寝室躺在床上,再也忍不住了,用被子捂住头嚎啕大哭。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这句话用在我的哥嫂身上太贴切了,他们的经济支持在我的读书路上犹如雪中送炭。
奶奶70多岁了,知道我要读书的想法,硬塞给我500元。那钱并不是全是百元大钞,既有100元的,也有20元、10元的,还有5元、1元的,甚至还有5角的。捏着皱皱巴巴的钞票,我的眼角湿润了,我知道这不是500元钱,而是一份托举助学梦的温暖,心里默默想着: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他们的这份情义……
我很幸运,在求学路上,仅仅遇到父亲这一块“绊脚石”。
大学的班主任张老师,就像是上天派来专门弥补我缺失母爱的天使,在我们面前,她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批评我们,也是如此。
有天中午,我忙完班上的杂事,开始做教师公招考试的习题,因为聚精会神,忘记了时间。忽然,一个独具特色细腻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今天吃饭了吗?”
我转头一看,张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我身边,我摇摇头:“做题做忘了。”
“哦,废寝忘食了。”张老师笑了笑,“做题重要,身体更重要。”
我有些羞赧:“我的初、高中都读得断断续续的,基础不好,必须努力。”
张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走了。
一会儿,她回来了,手里端着可口的饭菜,轻轻放在我的课桌上:“快趁热吃!”
我的眼泪浸满眼眶,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我觉得母亲又回来了。
刚毕业那会儿,我没考工作,一心想创业,可又没什么钱。我想了半天,拨通了她的电话,“张老师,我创业,缺钱了。”她没有丝毫迟疑,直接问:“你需要多少?”我吞吞吐吐地说:“两万。”她马上说:“没问题,你把卡号给我,我明天转给你,行不行?”
我们的导师姓钟,他像父亲般严厉和慈爱。
“大学一转眼就过去了,必须在大一就把各种必需的证书考到手,大二就开始准备公招,看书、刷题、纠错、查漏,每天课余都要这样。
普通话每天早上到河边跟着广播练一个小时!
学习写作嘛,就要多读书,多动笔。铁肩担道义,我手写我心。
人要有理想,要报效国家民族,这样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他的话,让在大学里浑浑噩噩的我们醍醐灌顶。
他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10多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看我们的到课情况。他的朋友圈里,不时有去参加学生婚礼的记录。既见证学生的学业,又见证学生的幸福时刻。
我很幸运,在他的督促、鼓励、监督下,2017年,我有幸堂堂正正站在了讲台上,把他们给我的幸运传递给我的学生。
在他们的帮助下,在他们的陪伴下,在他们的鼓励下,才有今天全新的、开朗的、积极乐观的我。我很幸运,在温暖、温情、温馨的生活中与他们同行。如今,我既有称心如意的工作,还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爱的学生,我爱的子女,爱我的伴侣……一切都那么美好惬意,我很幸运,这辈子能遇到他们!
□沈传银(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