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达川区仁和锦绣城小区部分业主向达川区自然资源局赠送锦旗。(邓瑜 摄)
大竹县纪检监察干部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查看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办理情况。(张国华 摄)
“困扰我们银行近20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可算解决了……”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大竹县纪检监察干部,四川农商银行(达州)大竹支行负责人满脸笑意,难掩激动。此前,大竹县原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经营陷入困境,将“竹苑大厦”项目中的A栋11、12、13号商业用房抵偿给该支行,但随后公司倒闭,法人代表、股东失联,导致产权过户登记陷入僵局。
为破解这一难题,大竹县纪委监委督促工作专班秉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民生优先、管办分离、协同联动”原则,坚持“一事一议、一宗一策”,精心制定化解方案。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不到半个月,该支行便顺利完成了“竹苑大厦”商业门市的产权登记,成功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
该支行难题的化解,是达州市纪委监委高效整治不动产“登记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达州市纪委监委将监督推动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开展专项调研,压实有关职能部门责任,督促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部门协同不畅、作风效能低下等不动产登记环节梗阻,推动优化服务,让“红本本”托稳群众安居梦。截至目前,已推动化解400多个小区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累计办理分户登记4万余户。
不动产“办证难”问题,看似是不动产登记问题,背后实际是项目违法建设、前期手续不完善、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和相关税费等历史遗留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达州市纪委监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将监督“探头”覆盖“办证难”各环节、各方面,综合群众信访、“12345”平台反映问题,梳理问题清单,下发交办函,督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等部门成立专班,通过实地调查、实测比对、资料复核、业主座谈等方式,对全市“问题楼盘”不动产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摸底,并建立工作台账。
“我们充分整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力量,督促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协作配合,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了《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方案》,明确了办理范围、办理时间、办理流程等事项,针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堵点难点,组建了由市纪委副书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达州市集中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推动落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巩固工作成效,市纪委监委把监督探头架到一线,围绕各职能部门在问题整改、政务服务、工作作风、制度健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监督。
“这个‘红本本’终于拿到手了,我们晚上睡觉都睡得安稳咯。”近日,达川区仁和锦绣城小区部分业主拿到“迟到”8年的不动产权证,集体相约前往达川区自然资源局代表全体业主赠送锦旗,表达感谢。
去年,该区纪委监委在入户走访靶向监督住房民生问题整治过程中,仁和锦绣城小区的业主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道出了心中不满。“快8年了,到现在都没办到产权证。”“我们也问过很多地方,他们就是喊我们再等等、再等等,但就是一直没解决。”“你们来了,这个事情可以找你们解决不?”面对来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小区业主道出了困扰他们多年的“烦心事”。
为此,该区纪委监委及时走访摸底、查阅资料核实相关情况,发现仁和锦绣城小区的业主因历史遗留等各种原因,导致业主迟迟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该区纪委监委立即督促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规编和税务等部门,共同协作努力,根据自身职责找准关键、分解步骤、有序办理。目前,该小区2、3、4、5号建成楼栋均具备分户登记条件,已办理3、4号楼不动产首次登记,1039户业主正有序办理不动产权分证。
宣汉县纪委监委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和强化线上办理,创新“三审合一”联办模式,将税务审税费、住建审安全、自然资源审权属合三为一,将原本需3个月的不动产登记审批流程压缩至7个工作日。同时,积极探索“预告登记转让”模式,精准施策助企纾困。此前,宣汉县某房地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通过预告登记将未达投资比例的土地转让给新投资方,项目重启后新增投资3亿元,既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又拉动了经济增长。此外,该县持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当前线上办理覆盖率达80%,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小房本”关系“大民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监督、靶向发力,不断加强对解决不动产“办证难”问题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相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