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上远去的船工号子

版次:09    作者:2025年07月02日

川江巴阳峡段的最后一批木船工(左起分别为:张绍池、向家元、任开和、向家云、陈乾伦)。陈学章 摄

“穿恶浪哦,踏险滩嘞。船工一身,都是胆啰;闯漩涡哟,划激流哦……”前不久,我随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非遗栏目记者走访三峡库区,路过川江巴阳峡一个叫太阳溪的地方,听到了久别的船工号子。

“素”号子

长江上游在四川省宜宾市形成干流(岷江与金沙江汇合),流经重庆市,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三峡出口),全长1040公里左右,因大部分河段处于原四川省境内,人们通常把它叫作“川江”。巴阳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东部与云阳县西部的交界地段,曾是长江川江段以险、窄著称的天然航道“咽喉”,峡长约9公里,枯水期江面最窄处仅80米、最深处达44.2米。太阳溪地处巴阳峡边的175米水位线上,为万州区三峡移民的一个后靠安置点。川江号子是昔日川江流域的船工为协调劳动节奏、缓解疲劳而创造的民间歌唱形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具有“一领众和”的特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系统性保护与传承。

循声而去,我们见到川江船工号子的传承人——任开和、向家云、向家元、陈乾伦、张绍池,他们也是川江巴阳峡段的最后一代木船工。尽管年事已高,五位古稀老人依然面色红润,耳聪目明,声如洪钟,腰板笔直,风采不减当年。

曾担任川江船工“号子头”(负责领唱号子的人)的任开和,即兴亮出《开船令》:“一二三啦,两路口哟,三月三呐,四季发财,五魁首啊,六六大顺,七星岗上,八匹马儿跑,九要长寿,全部都来了……”每唱一句,他黢黑的手臂便如扳舵般划出一道弧线。四位老船工——向家云、向家元、陈乾伦、张绍池立即弓背应和:“嗨—咗!”跺脚声震得地面发颤,仿佛当年的纤绳仍绷在肩头。

“太阳落土往下梭,嗨嗨;风吹石头爬上坡,嗨嗨;大河中间起了火,嗨嗨;龙王灶头炒海螺,嗨嗨!水飞千里,船似箭罗;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扳哪,哟嗨,哟嗨……嗨,哟嗬,哟嗬,嗨,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川江船工号子不仅展现了三峡工程建设前,川江过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船只稍有不慎就会触礁沉没,行船如闯鬼门关的险恶环境,而且可以感受到船工们团结协作、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立体形象。

据任开和介绍,川江船工号子按行船方向分为上水号子与下水号子。上水号子以人力对抗逆流,有离岸的撑篙号子、深水划行的扳桡号子、浅滩集群牵引的拉纤号子、过桥操作的抬桅号子等;下水号子则需驾驭顺流速力,包括启航的顺流号子、稳流的平水号子、闯滩的号子“三部曲”(见滩—闯滩—下滩)、调速用的二流橹号子等。

有时,号子头还会根据河段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安全性,编创出不同场景、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提醒后面的船工及早采取措施。如:号子头喊“大浪凶得很”,后面的船工心领神会,应:“脚步踩得稳。”前面是一片平坦水域,号子头喊“平阳大路”,后面的船工乘势前进,应:“迈开大步。”行进的江面又变得狭窄,号子头喊“羊肠小路”,后面的船工相机行事,应:“放缓脚步。”

“荤”号子

川江船工号子,除仪式性、叙事性的“素”号子外,还包括船工在艰苦劳动中用来调节气氛、缓解疲劳而即兴创作的“荤”号子。这类号子多围绕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的五味杂陈展开,具有“粗犷而不低俗”的质朴特征。据任开和等人回忆,其代表性唱段常以船工与岸边女性互动为题材,语言幽默风趣,与险滩行船时的紧张节奏形成鲜明互文……

如,拉船过程中,未婚的男性船工偶遇河边有俊俏的幺妹儿在洗衣裳,产生爱慕之情,会喊:“三月里来桃花香,妹在河边洗衣裳。衣裳随着浪花走,哥哥追到水中央。”

其他船工见状,会进一步推波助澜:“太阳出来照山岗,桃花相映红衣裳。手拿棒槌轻轻打,打得哥哥心发慌。”

幺妹儿若有意,同样会以“桃花”回应:“桃花红来菜花黄,妹洗衣裳望大江。船过三滩不见影,眼泪滴破青衣裳。”幺妹儿若无意,则会以“桃花”作类别,巧妙拒绝:“拉船哥哥你莫喳,蜜桃已被蜂扑花。去年开花结的果,娃娃就满一岁哒。”

如果幺妹儿与未婚男性船工“一见钟情”,随行的船工们会笑声上扬“噫嚯”转音,扭起欢快的“鸳鸯步”(“踩三退一”的劳作步法变形);如果幺妹儿与未婚男性船工“有缘无分”,船工们会采用“三晃(每晃代表一种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一稳(最终稳船)”的方式(俗称“打摆子”),故意晃荡纤绳使船身倾斜,引来更大声的“哟嗬”起哄……

20世纪80年代起,钢质机动船逐渐取代木船成为川江货运主流。2003年三峡工程初期蓄水135米后,巴阳峡等险滩淹没;2006年二期水位升至156米,传统木船航道彻底消失。

“涛声不断歌不断啰,回声荡漾白云间啰,高峡风光看不尽啰喂,轻舟飞过万重山啰喂!”如今,任开和等老船工还经常去巴阳峡边,观看“高峡出平湖”形成的“巴阳峡画廊”美景。回忆起拉船的那段经历,大家还会喊上几段川江船工号子,把昔日川江船工的“脚蹬石头手扒沙,八股绳索肩上拉”的顽强意志和“打霜落雪天下雨,一年四季滩头爬”的坚韧性格,抒发得淋漓尽致……

□牟方根(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