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 作者:2025年06月20日
改造后,下雨的街面未出现内涝。
2023年5月的一场持续降雨让街面严重积水。
过去,达城西外一直是城市内涝的重灾区。6月18日,一场强降雨让达城的闷热缓解了不少,也让城市的雨污治理在“实战”检验中交出亮眼答卷。
2023年5月,一场持续降雨让达城金龙大道、凤凰大道沿线10余处路面瞬间积水,部分区域水深更是达到1.5米,不少车辆被困,行人只能蹚水过街。“以前下大雨水来得快,来不及动车,就只能泡在水里。”回忆起以前每逢暴雨万家河出现内涝的场景,市民李须勇就直呼头疼。而“逢雨必涝”的主要原因是万家河涵洞出水口地势较高,雨污积蓄造成路面积水。
2023年5月,达州启动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对雨污管网进行系统治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维修一所所长杨崇伦告诉记者,面对万家河的实际情况,他们把出水口的标高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又建了8条新管网,增加排水路由,提高排放能力。
针对万家河行洪不畅的问题,我市对四季花城、洲际铂雅湾、人民广场、罗浮广场等多个关键点位,实施拓宽河道、疏浚河道以及捋顺沿河雨污水管线等工程,全力保障河道过水和泄洪能力。“改造后,今年下雨很多地方都没淹过了,我们出门方便多了。”市民程祖和说道。
雨污管网治理畅通城市“血脉”,污水处理排放则守护城市“生态”。新建的达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用,“厌氧—缺氧—好氧”深度处理组合技术,能高效去除雨污中的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让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通过中控室监控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污水进水和出水的水质状况。”达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厂长李敬之告诉记者,目前该厂日处理污水量达7万吨,待第一污水处理厂关停后,该厂将全面承接相关产能,现每日15万吨的设计处理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需求。
自2023年5月启动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以来,达州通过系统化治理、项目化实施、一体化推进的方式,全力加快城镇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进度。100个城镇污水治理攻坚项目已完工98个,累计投入68.16亿元,完成投资率99%。全市新改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7座,新改建雨污管网990公里。主城区16个污水溢流口已动态清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022年每日42万吨提升至每日70.5万吨,一季度省住建厅认定我市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从2022年的33%提升至70%,两项指标提升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场暴雨,曾让城市街道变“河道”,市民出行举步维艰;一场攻坚,让城市排水系统重焕生机,污水变清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里子工程”,雨污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排放不仅关乎城市“颜值”,更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品质。达州以城镇污水治理攻坚行动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让城市生态更宜居。
□文/图 记者 杨鹰 刘强 姚兰 孙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