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5年06月13日
鸡唱乡的一所村小。 (摄于1996年)
1996年,巴山大峡谷还叫百里峡。峡内峭壁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山涧的水,时而奔腾咆哮,白浪翻滚;时而静如处子,清澈见底。谷中林木葱茏,风景如画,山水自成一体,犹如上天洒落人间的一块翡翠。然而,这里偏远闭塞,耕地稀少贫瘠,村民的居住条件很差,有的甚至住在岩洞里。正在修建的城开路(城口县至开县),打破了百里峡的宁静。
听说峡谷里一批教师过着与山外同行不同的生活,我萌生了前去探访的想法:把他们的真实情况告诉外界,看能否帮到他们点什么。很快,便在宣汉同行的帮助下成行了。
傍晚时分,炊烟从河谷的吊脚楼里袅袅升起。天快黑了,我们不得不向山民借宿。山里人很厚道,借宿倒容易,只是主人一再抱歉铺陈很简陋。山里的夜很静,只有山风在峡谷穿梭。我心想,是什么让这些人在如此贫瘠的山沟里世代坚守?或许就像崖壁上的歪脖子松树,既然命运将种子抛在那里,那就把根扎进石缝里,努力生长吧!
那时,山中不通电。我却惊喜地发现,借宿的农户家亮起了一只电灯泡。原来是他们家的小子从外地买回了一个极小的发电机,靠屋后的山泉水带动发电机发电,那发电机比他们家磨面的磨子还小。那家小子如果不读书,不走出大山,这电灯是不可能在这峡谷中亮起来的。这次偶遇,极大地提高了我此行的信心。
第二天,顾不上欣赏优美壮观的峡谷风光,从盘龙洞旁沿着悬崖上人工开凿的石径,胆战心惊地爬上鸡荒坪——难得的一块山间平地。乡政府和乡中心校就在这里,周边散居着十多家农户。坪上耸立着一块神奇巨石,酷似一只向天高歌的雄鸡,峡谷深处的这个偏僻山乡因此而得名——鸡唱。
壮美的山,诗意的名。然而,这山又是如此陡峭,如此险恶,无情地挡住了山里人的出路。
宣汉县是全国的贫困县,鸡唱乡则是宣汉县的特困乡。为了帮助这里的农民摆脱贫困,政府开始实施局部移民计划。然而,故土难离,大多数人不愿意离开这块让他们世代受穷的地方。既然有人在这里休养生息,当然也就要兴办学校。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看到了全乡办学的艰难和教师面对的窘境。
教室里除了黑板、粉笔、教科书外,没有任何其他教学设施,更难找到一块完整的操场。所有村小教学班都是二至四年年级复式班,每个班学生人数少则五六名,多则十余名,一名老师包干。乡中心校虽情形稍好一点,但也是破败不堪。
这里的教师,除了国家财政拨给的基本工资,没有津贴奖金,而每个人无一例外地要从微薄的工资里不时拿出些钱来资助学生。在山外人眼里,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实,他们大多数接受过中等师范教育。正是有了这群默默奉献、十分清贫的文化人的坚守,才使山里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
时年45岁的胡清贵老师是我们采访的重点,他没有豪言壮语,从不说冠冕堂皇的话。他的质朴,他的坚韧,他对生命的理解,无不感动着我们。当我们问及他为什么要拖着病体坚持上讲台,他说,我想得很简单,外面没有老师愿意进山来,山里的孩子没钱走不出去,我不教书,这十几个孩子就要失学。
1989年6月,胡清贵在黄连村双王庙小学上课时,突然头痛欲裂,病情危重。村长组织村民迅疾将他抬送到开县满月乡卫生院,被诊断为脑血管出血。经全力抢救,二十多天后,才控制住了病情,但从此他也落了个半边身子瘫痪。经过两年辗转治疗,他的病情稍见好转,勉强能下床靠着墙壁挪动。
凭着山里人特有的顽强生命力,胡清贵毅然申请重上讲台。1991年8月,胡清贵重新回到了讲台。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站立与行走,由于一半身体不听使唤,他常常跌倒在讲台上。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为了动员三名辍学儿童入学,胡清贵竟拖着病体,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雨里行程十五公里去家访。那是怎样的行程啊!连滚带爬,全身的重量只靠右手和右腿支撑,右手很快就磨破了皮,鲜血滴满整个行程。他不是用脚在走,而是用心在走,用生命在走!
山里人穷得缴不起学杂费。遇上这种情况,胡清贵便尽力相助,10元,20元,50元……至于送给学生作业本、文具,更是家常便饭。这些支出本来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仅三百来元的月工资收入,要供两个女儿上初中,而且身负万元重债的胡清贵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然而,胡清贵想的是:我的经济状况虽然困难,但只是暂时的,那些孩子如果没有那十几元、几十元,就会失学,就会影响一生。
胡清贵病重时,乡亲、家长、乡村干部、学校同事纷纷捐献爱心。五元钱,对一般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父亲和妻子同时重病垂危,一贫如洗,几乎是身陷绝境的特困村民张某来说,却是那么难得!他扛着一根原木翻山越岭几十里卖了五元钱,硬是送给了胡老师。这哪里是钱,这分明是一颗滚烫的心!正是山里人的这种无私、淳朴和文化人传播文明的使命感,给了鸡唱教师无穷的力量。
在采访中,我的眼中不时盈满泪水——这是一个平凡的群体,又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是大山的灵魂和希望!
后来,我和市、县电教馆的同事历尽千辛万苦,拍摄了一部教育专题片《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感动了无数人。
三十年过去了,历史已经翻篇。今日的巴山大峡谷,早已摆脱贫困,当年的教育窘境也不复存在,大山深处的那一群人正在安享天伦之乐,那里乡亲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山大峡谷的山美,巴山大峡谷的水美,巴山大峡谷的人更美。赞美巴山大峡谷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曾经奋斗在大山深处的那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