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2025年06月13日
通川区纪委监委开展案件质量巡回培训。 (黄芳 摄)
达川区纪检监察干部收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线索。 (陈明伟 摄)
“查办这起案件的过程中,审查调查部门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密切协作配合,为全市职务犯罪案件联合查办提供了很好的范例……”5月30日,市纪委监委对自办的一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开展庭审观摩和案件“复盘”,对该案当事人的违纪、犯罪事实进行讨论研究。同时,总结办案经验得失,找出问题短板,并就办案经验、纪法适用等方面开展交流。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办案总结制度,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复盘总结会、庭审观摩等,强化人员业务培训与办案经验积累,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树立‘精品意识’,把每件案件都当成‘精品案件’进行培育。”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培育“精品案件”,将案件质量意识贯穿于案件查办的各个环节,是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提升案件办理水平的实践要求。
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办案质效直接关乎整体工作成效。为从源头把牢案件质量关,今年4月底,市纪委监委立足全市工作实际,研究制发提升案件查办质效工作要点,提出案件质量持续提升、优化调整案件结构、夯实办案综合保障三方面11项具体工作任务。此外,分层分类组织召开审查调查工作座谈会、案件“复盘”观摩会,通过加强督导指导,传导压力,答疑解惑,形成全市“一盘棋”抓办案质效的工作格局。
在市纪委监委的示范指引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案件查办,不断创新思路、更新方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在村集体产业销售中,违反集体资金管理办法,私自以‘奖金’的名义给自己及其他村干部发放现金,以村委会的名义对外销售村集体产业,私自截留销售款……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达川区石桥镇云木寨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某某被开除党籍,并收缴其违纪所得。”近期,达川区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典型案例。
为提升案件查办质效,达川区纪委监委建立“片区协作+专业支持+行业协同”办案机制,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等方式,重拳出击、严查快处集体“三资”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此外,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对问题线索比对筛查、循线深挖,集中查处了平滩镇原宝塔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唐某某挪用集体资金;双庙镇高滩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某某套取集体资金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日常开支等一批“三资”典型案例,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除了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普通基层案件也要精准查办。为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全市案件查办质量的底部支撑,市纪委监委围绕聚力大抓基层、提升派驻(出)机构办案水平等方面,综合运用提级查办、片区协办、“室组地”联合、专题会商等多种模式,强化一线练兵,不断提升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和派驻(出)机构的办案能力。
“5月乡镇立案的案件中,旧院镇谢某某、大沙镇杨某某等案件未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请抓紧落实。”万源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向相关乡镇纪委发出催办通知,直指案件办理中的问题。
为优化办案力量,万源市纪委监委深化“室组地”联动,构建“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办案机制。纪检监察室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审核把关的作用;派驻(出)机构利用“驻”的优势,及时掌握情况;乡镇(街道)纪(工)委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资源,使监督触角更灵敏,力量下沉更彻底,案件查办更高效。
针对重点疑难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万源市纪委监委组建“专案组”,抽调公安、审计、财政等多领域专业人员协同作战。运用多方式谈话技巧、大数据比对、资金流向追踪等手段,突破案件,形成有力的震慑。
案件审理工作是案件质量的“关口”“出口”和“窗口”。为充分发挥审理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监督制约和审核把关职责,以高质量审理倒逼高质量办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积极尝试。
“有了流程图的精准‘导航’,这次案件办理既顺畅又高效。”通川区凤北街道纪工委书记张欣一边整理案卷一边说。张欣所说的“流程图”,是该区纪委监委编印的《乡镇案件审调工作流程图》《乡镇案件移送审理流程图》《通川区乡案处分决定制发及宣布执行工作流程图》。
“乡镇案件实行专审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影响其案件质量的原因大多是程序不明晰、不规范等问题。”通川区纪委监委审理二室负责人介绍,为此,该区纪委监委对工作流程再梳理、再规范、再优化,按照规范简洁、便于操作的原则,绘制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移送审理、处分执行和立卷归档等全链条工作流程图,对各类表格填写、文书制作、证据材料调取作出具体要求,对业务性较强、容易出错、需要请示报批的关键环节作出详细注解和提示,构建起环环相扣的监督执纪执法工作链条,确保案件手续完备、程序合规,切实提高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精细化水平。
“不仅是规范,更是指导。”刚到双龙镇负责纪检工作的唐博,面临业务不熟悉的问题,拿到流程图后高兴地说,“流程图上,案件的处置流程、方法措施、时限要求等都一目了然,只要按图操作,就能高质量开展工作。”
去年以来,通川区纪委监委以“乡案县审”为切入口,“掐尖”选拔3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年轻骨干组建审理二室,专门从事乡镇案件的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审理关口前移”的作用。自审理二室设立以来,审理案件平均用时6天,同比缩短45%,全区乡镇案件文书及组卷更加规范,程序性差错减少50%以上。
在内部把牢案件质量关的基础上,市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强化与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外部协作,着力构建案件质量共同体。此前,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时,因为案情复杂,导致专案组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认定上一度踌躇。
据办案人员介绍,在结合案情仔细对比两项罪名核心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专案组多次邀请检察院、法院的同志对罪名认定及取证问题进行论证,从严把握证据标准。在多方协作下,最终,案件在公诉审理环节实现“零补证”。
“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重大案件审查调查、审理、检察院、法院‘四方会商’机制,通过同堂沟通会商,就办案中的疑难复杂问题达成共识,并制发工作提示,供全市各地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参考,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频共振、同题共答。”达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