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教育周刊》携手爱心人士 为山区儿童过“六一”

版次:04    作者:2025年06月06日

“六一”期间,《达州晚报·教育周刊》、达州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达州市收藏家协会妇女联合会、新城市人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先后前往万源市鹰背镇蒙学堂村、万源市石窝镇学校开展以“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为主题的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和山区儿童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6月1日,志愿者一行来到万源市鹰背镇蒙学堂村村委会,和该村26名儿童一起过“六一”,给每个孩子送去10本课外书、1副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和孩子们一起玩“投球集分换币购物”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和正确的购物消费理念。

4日,志愿者一行再次驱车来到万源市石窝镇学校。达州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牟禄为该校学生作红色文化专题讲座,激励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发奋图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做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他还讲述了爷爷、奶奶当年的故事,用故事育人,激励少年儿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

“当我们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行的四川法之缘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思岑为该校女学生作青春期知识专题讲座。她以案说法,介绍青春期知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学生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达州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新城市人公益服务中心向该校儿童赠送了红色书籍《李中权征程记》和一批作文辅导丛书,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四有”好少年。

“《达州晚报·教育周刊》专门开辟了‘发表园地’栏目,发表学生们的优秀作文;达报小记者微信公众号也会不定期发表学生作文,同学们要多写,写身边的人和事,将的文章投到我们的投稿邮箱,就有机会发表,发表后还可以领到稿费。”活动中,本报教育周刊记者向该校部分学生赠送了小记者采访本,并和爱好写作的学生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写作文要用细节说话,写出真情实感。

志愿者们表示,要一如既往关注关心山区儿童成长,鼓励山区儿童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照亮山区少年儿童前行的道路”。

□特约记者 陈鲸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