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思

版次:09    作者:2025年05月15日

“根不要埋得太深,也不要太浅,每窝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密集……”菜地里,耄耋之年的母亲正在教知天命之年的弟弟种蕹菜。弟弟一边“嗯嗯”地应着,一边按照母亲的指导栽着菜。还在病中的母亲声音有些弱,但丝毫不影响她指导栽菜的热情。

医生说,母亲是个奇迹。母亲63岁时,因患胆总管下段癌做了一个大手术,我们告诉母亲,只是胆管上长了个东西,需要去掉它。之前连感冒药都很少吃的母亲对“病”这个词没有多少体验,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第二天早上,她就自己下床上厕所,吓得买了早饭回来没见到她的弟媳腿软,她却说:“我不过是自己上了个厕所,怎么就把你吓成那样?”

所有检查项目报告单的复印件都被弟媳收得严严实实的。然而百密一疏,一张新出炉的报告单还是被她看到了。

“是癌呢!”她说。这个可怕的东西让乐观的母亲有了些许忧伤。

“并不是所有的癌都有人们想得那么严重。你这个没有扩散,把病灶除了就没事了。一定要放宽心,病也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不要自己吓自己哦。”我们这样安慰她,还给她讲从网上看到的抗癌故事和一些科学道理。

母亲敬畏医学,相信自愈力,也相信潜意识的作用。出院后,她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吃药,这一吃就是十五年,她的主治医生说,与她同期的病人大多都走了。

这期间,母亲又做了一次胆囊脓肿和一次肝介入手术,连同多次复查。每一次检查的报告单,母亲都要看,乐观的母亲以豁达的心态接受身体的状况。

后来,癌细胞还是扩散了,到了医生不愿意接受她住院的程度。从去年冬天开始,母亲的腰、背、腿等部位就移动着痛,医生看了检查报告,只给她开了药,说住院起不了作用,就在家吧。四月初的一个早晨,母亲突然浑身抖得厉害,120急救车把她接到了医院急诊科,一系列检查下来,医生建议去肿瘤专科医院的安宁疗护中心。

在安宁疗护中心,医生提出了“治疗”和“安抚”两种方案。我们认为,母亲还没有真正到只能“安抚”的阶段,所以选择了“治疗”方案。疗护中心的氛围并不利于母亲的心理感受,我们害怕母亲看到疗护病人的形容枯槁,害怕听到那些因亲人逝去而发出的悲声。

母亲的意志是顽强的,医生说她体内蛋白少了,除了输入白蛋白外,还需要补充蛋白粉,她便压着对蛋白粉味道的不喜欢,按时按量地吃着蛋白粉及能补充身体蛋白质的食物,忍受着身体的疼痛和积液带来的不适。十天后,她的情况有所好转,她想回家了,说病房里地板的黄绿色让她感觉很不舒服。

出院证明是三天后开的,眼下的病情是不敢让她知道的,怕击垮她的意志。但是,母亲执意要看出院证明。

戴着老花眼镜,母亲把出院证明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守着她看,床头柜上闹钟的每一声“滴嗒”都像是敲在我心头的鼓点,敲一下心便紧一下。母亲终于摘下了眼镜,看着那纸证明,脸上很平静,看不出任何波澜。

“妈妈,看完啦?”我轻声问。

“看完了。”母亲说,语气很平静,没有任何起伏。“如果是别人,肯定吓瘫了,但是吓不倒我。”

从开始知道自己的病情到今天,不知母亲在心里经过了多少次这样的对话。我的心猛地紧了一下,眼睛突然有些酸涩,幸好母亲的眼睛没有望向我。母亲是个心细的人,她曾多次说起二十八年前照顾生命垂危的父亲时自己的状态:“面对他时,我就强装笑脸,但是背过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流泪,有时还会哭出声来。哭够了,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他身边。”父亲有时会看着她的眼睛问她是不是哭过,她说没有,用“只是灰尘落在了眼里揉了揉而已”这样老套的话去搪塞。有了她自己的经验,我们的表情就成了泄露内心秘密的武器,母亲有时会盯着我们的表情解读。

我将水杯递到母亲手上,轻轻取走她手上的出院证明:“妈妈,您是创造奇迹的人,这个奇迹您还可以继续创造。”平时,跟母亲开玩笑的时间多,此时,我压住心中的悲,尽力装出轻松的样子,对母亲的鼓励和安慰,以玩笑的方式表达出来。

“是的,我是个创造奇迹的人,医生也是这么说的。”母亲说着,眼睛望向窗外,仿佛病魔已经被她的意志力驱逐到了天边。

自从母亲生病后,弟弟弟媳便不让她沾手田地里的活,弟媳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她。但母亲哪里闲得住,不让她干重活她就种菜,说种菜只是手脚活,认为闲着是会出毛病的。母亲是种菜的好手,菜地里的杂草总是清理得干干净净,菜总是长得十分精神。她从来不给菜打药,卷心白和苤蓝容易长青虫,她就不厌其烦地天天捉了喂鸡。有了智能手机后,母亲看到抖音里有介绍种菜经验的,学会了用在实践中,菜果然长得比以前好。母亲的心思在菜地上,大地是最懂感恩的,丰厚地回馈着母亲。母亲就让我们享受着“有妈的孩子是个宝”的红利,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装上好多新鲜时令蔬菜。

近些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弟媳有时便去菜地打打下手,母亲有一套一套的种菜经,她把种菜经一点一点地传给弟媳,哪些菜不能种在一起、怎样给菜浇水、怎样疏枝、怎样搭架等等,有理有据。有时,弟媳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种菜,她也不反对,当弟媳的种法失败,说出“还是妈妈说得对”时,她就会生出傲娇:“当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也不忘照顾弟媳的尊严,“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你没有失败就不会知道正确的做法。”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她俩关系非常融洽,大概是因了母亲和弟媳双方的宽容与理解。

住院的十天,母亲常念叨着她的菜地,因为入院前两天,才种下辣椒、茄子等应季菜。母亲出院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心心念念的菜地,见苦瓜、豇豆等藤蔓植物都已经搭好了架,辣椒、茄子、韭菜、莴笋也长势喜人,她精神陡增,说话也中气十足,说路边那一块空地可以种些蕹菜。

平时不赞成母亲种菜的弟弟为讨母亲欢心,上午下班后顺便去市场买了蕹菜苗回来。弟弟坚决不让母亲下地,而他是从来没有栽过蕹菜的,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

种好蕹菜后,母亲让弟弟将原本种在柿树下的彩椒移了位置,说辣椒在柿树下是长不好的,又指导弟弟给刚种下的菜浇水。弟弟的言听计从让母亲的脸上写满了开心,看着水慢慢渗入菜苗根部又在土面上洇开,如同看到了满树的彩椒和茂盛的蕹菜,那是母亲的期待和希望。

□莫小红(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