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课堂

版次:05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春日的阳光斜斜地铺在教室的讲台上,我翻开《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给孩子们讲,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像星星般闪烁。

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医生和护士赶到时,发现其中一个小姑娘伤得很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她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抢救必须得输血,可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和小姑娘的血型不同。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一个叫阮恒的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

当我讲到阮恒颤抖着伸出胳膊准备抽血时,教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孩子们的呼吸声。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举起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我们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就像红色的河流,维持着生命的运转。如果失去20%以上的血液,就会有生命危险。”同学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坐在第一排的李东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腕。

随后,我轻轻打开一个蓝丝绒盒子,十几本鲜红的献血证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说:“侯老师坚持献血18年,去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些证书背后,是8000毫升热血。”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小机灵鬼王芳突然举手:“侯老师,那您救了多少人呀?”

“十个左右吧!”我笑着说。掌声再次响起,几个学生激动得站起来鼓掌。

班长杨博涨红着脸说:“老师,我也要去献血!”“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同学们纷纷举手。

我举起一张无偿献血宣传画:“大家看,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血200至400毫升,身体很快就能恢复。但我们国家规定未满18岁不能献血,这是对你们的保护。”

“可是课文里的阮恒才和我们差不多大呀!为什么要抽他的血啊?”聪明的朱小玲提出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像叽叽喳喳的小麻雀炸开了锅发表看法:“阮恒是为了救朋友!”“当时没有其他人能献血了!”“抽一部分血不会有生命危险。”

“他的坚持并非出于理性,而是出于对朋友的无条件信任。”“真正的朋友,是在危难时刻愿意为对方伸出手的人。”“和平是最珍贵的,战争对儿童心灵创伤很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长大了也可以去献血,拯救他人生命!”……

我欣慰地看着台下的学生。等他们讨论声渐小,我动情地说:“课文中阮恒的每一滴鲜血都是友善的具象化表达,是生命垂危时的希望之光,是无声的春风吹拂过生命的荒漠,爱和友谊在血脉交融中书写着人性最动人的篇章。”

下课铃声响起时,夕阳把教室染成温暖的金色。讲台上的献血证依然鲜艳,就像孩子们眼中跃动的光芒。这堂语文课,我们不仅读懂了阮恒的勇敢,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与传递爱的温度。

(作者系达川区逸夫小学教师)

·侯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