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版次:05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本报讯 (通讯员 罗清清) 为深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落地路径,聚焦“量感”培养的实践探索,近日,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开展“核心素养视域下‘角的度量’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活动中,三位教师以差异化教学策略、沉浸式活动设计,演绎了多元课堂样态,彰显数学素养培育的智慧与温度。

刘丹老师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为认知锚点,通过新旧知识类比,自然引出“角的度量单位”。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量角器结构、对比角的大小差异,逐步领悟“度量即统一标准下的比较”,在思维迁移中培育数感、量感与推理意识。罗小敏老师创新采用“预学—释疑”模式,精准锚定学生在“量角器读数”“内外圈刻度区分”中的认知难点,以问题驱动教学。课末融入生活案例(如滑梯坡度、钟表夹角),让量感从课堂延伸至现实,凸显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价值。庞超老师以“拼角”“量角”“画角”三阶任务为载体,鼓励学生尝试多元度量方法,并在实践中对比、优化。学生在“操作—质疑—重构”的螺旋式探索中,既夯实技能基础,又深度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展示课结束后,听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展开深度研讨,结合课堂实证数据与学生表现,提炼教学亮点、剖析改进方向,推动教研从“经验分享”迈向“策略共创”,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学校数学学科专家组成员肯定了三堂课对“量感”的聚焦,同时提出深化建议:还需强化“量感”与“空间观念”的融合渗透;在动手操作环节增设“估测—验证”流程(如先估角再测量),通过“直觉判断—精准度量”的对比,筑牢量感形成根基。

本次活动以“角的度量”为微缩镜,折射出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立体图景——从量感的具象感知到空间观念的抽象建构,从工具使用的技能夯实到数学思维的深度进阶。三位教师以异构课堂为载体,既彰显教学个性,又共探育人共性,为“量感”落地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