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名师竞春华 赋能拼战启新篇

万源市“巴山名师培育工程”赋能拼战学习交流活动举行

版次:05    作者:2025年04月18日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航 通讯员 刘太山) 日前,由万源市教育局主办的巴山名师培育对象研训活动(初中语文)“赋能拼战”学习分享活动在万源中学举行,来自万源各校的数十名初中语文老师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绘就万源市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蓝图。

在“巴蜀新课堂”环节,万源中学彭娇娇老师以《问道蓉城,启迪教学新思》为题,重点展示了跨时代诗歌对比教学、“三感法”写作策略等创新实践。庙坡学校老师苟中莉《以学促教,赋能师生共成长》结合核心素养导向,强调教学应立足学生实际,优化课堂方法,激发学习热情。旧院中学唐鑫老师在《语文课的新解与展望》中提出,语文教育应是“师生共同发现真理的旅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井溪学校吴燕老师作了《探索现代诗教学与写作创新路径》讲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现代诗教学要培养审美能力,写作指导需结合生活素材。

随后的研讨会上,万源中学钱榆老师作《“定点托面”教学法,为阅读教学注入诗意支点》专题讲座。该方法强调从单元目标、课文标题、关键词句等核心切入点展开教学,以点带面提升课堂效率。杨柳老师在《创新赋能,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中提出“创新赋能”教学理念,针对山区语文教学痛点,探索“意象为翼”“生活为源”“思辨为锋”三大新策略。井溪学校田欢老师的《乡镇语文教学的诗意突围》提出“乡土育诗心”教学理念,学校应将自然与古典诗词融合,引导学生观察乡土意象,运用任务驱动法深化阅读与写作。八台学校董成让老师的《鲁迅<孔乙己>深度解读:小人物悲剧的现代启示》,跨时代解读和微写作任务,让经典文学与现代生活相连,启发学生对底层群体的关注与共情。竹峪中学曹锦绪老师结合教育政策与语文教改方向,提出“赋能拼战学习”理念,强调师生双向成长。万源二中王言海老师作了微讲座《以德润心,解码经典》,提出“文言文阅读四步法”,通过“速读—细读—精读—熟读”系统提升学生文言理解能力。

此次“赋能拼战”交流研讨活动持续5个小时,留下20份交流讲座,30000多字的交流发言稿。但比数据更动人的,是参训教师朋友圈里刷屏的感慨:“原来讲台之外还有星辰大海,粉笔之间可生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