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与祧屋

版次:08    作者:2025年04月10日

在川东北,无论是三合院,还是四合院,正房的位置,一定是堂屋的。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堂”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正房;“堂屋”的释义有两个:①正房居中的一间;②泛指正房。“正房”的释义也有两个:①四合院里位置在正面的房屋,通常是坐北朝南的,也叫上房;②旧时指正妻。

这两个释义就把“堂屋”的概念界定得非常清晰,综合看来,“堂屋”的完整释义应该是:四合院里正房居中的一间。四合院、正房、居中、一间,这几个限制性定义,缺一不可。

后来,“堂屋”在演变过程中,“四合院”有可能变成“三合院”,甚至因陋就简没有院,但堂屋“正房居中的一间”这个属性一直没变。

处在视觉中心的堂屋,自然也是礼仪中心。自古以来,堂屋就是传统民居中的礼仪空间,简单地说,其作用就是尊祖敬神、祭天拜地、婚丧寿庆。这也是和农业社会的社会秩序相适应的:在权属上,堂屋是属于协同劳作的宗族团体的;在功能上,相当于小型礼堂。堂屋代表着协作和传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神圣。在川东北,堂屋更主要的功能,则是给能传授农业经验的祖先享用的。更多情况下,堂屋是宗族的大客厅,更多时候是宗族里活着的人在这里给宗族里故去的人用各种方式致敬。从堂屋的这些属性出发,堂叔、堂兄、堂房、堂客这些词的含义就十分明了。

堂屋因处于正房的居中位置,那旁边的其他房屋就处于“偏房”的位置了。《现代汉语词典》里,“偏房”的释义也有两个:①指四合院中东西两厢的房子;②妾。这和“正房”的释义恰好完全对应。

如此反复强调堂屋的“正房”“上房”因素,当然是因为堂屋的礼教中心属性。一般情况下,堂屋正中靠墙最里常设神龛和祖先牌位。更多情况下,堂屋里还会放着族人预备老后用得着的棺材,达县方言称其为“木夹袄”。当这个“木夹袄”有了实际用处的时候,它就会被摆在堂屋的正中间,在祖先牌位的注视下,完成其主人在人间的最后仪式。

但是,达县方言里,把堂屋是念成táo wú,其中有何道理?

在《汉语大词典》里,有一个字:祧。祧,念tiāo。有两个释义:①原指祭远祖的庙,后来指继承上代;②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

很明显,“祧”字,是和祖先、祭祀有关的。这与“堂屋”的功能属性是一致的,而其读音tiāo,与达县方言里“堂屋”的“堂”字读音táo音近(在长沙方言里,堂屋的“堂”字,也念táo),那么是不是可以大胆假设:“堂屋”,实际上是“祧屋”。

有必要提及的是,随着社会的变革,20世纪中期农村宗族社会被动瓦解,且随着20世纪后期开始的农业个体化,聚族而居的民居形式也随之瓦解。祧屋这个农业社会聚族而居的产物,这个宗族的、公共的、与农业文明和祖先崇拜关联的仪式性建筑,也就先于民房坍塌。除了个别地方的老院子里还存留着破败的影子外,多数的祧屋,已经从人们的视野和概念里消失了。

□汤劲松(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