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的苏东坡

——读蒋蓝的《苏海鲸波苏东坡传》

版次:08    作者:2025年03月17日

苏轼,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巨星,其诗词文章、人格魅力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古往今来,关于苏东坡的传记层出不穷,而蒋蓝的《苏海鲸波苏东坡传》却以独特的视角与笔法,揭示出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在快意中浮沉的苏东坡。

为了更真实地书写这位历史大文豪,作者曾多次循着苏东坡的足迹去实地考证、体验。加之作者文化功底雄厚,写作时对苏东坡的生平事迹、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把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描绘成一幅妙趣横生的画卷。

在叙事方式上,本书夹叙夹议,甚至将自己置换为书中角色,仿佛与苏东坡在北宋那个纷纷扰扰的年代同行。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传记生硬的“他者”视角,使读者不仅能了解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更能对他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仿佛隔着历史的长空与苏东坡对话。作者通过对东坡人生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作品进行解读,构建起苏东坡人生命运高开低走、精神路途低开高走的双向奔赴过程。从初入仕途的意气风发,到历经“乌台诗案”后的被贬流放,苏东坡的人生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在苦难中不断升华,展现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般的豁达、从容。

本书对苏东坡在入世、出世、遗世之间迂回穿梭的动态形象,刻画得尤为成功。苏东坡一生积极入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百姓谋福祉。他在各地为官期间,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救济灾民,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然而,北宋朝廷的党争激烈,他因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屡屡遭受排挤和打压。在仕途失意之际,苏东坡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从佛道思想中汲取力量,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现出世的一面。无论入世还是出世,他的人生态度都是通过诗词来表达的,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苏东坡的出世,并非完全与世隔绝、遗世独立,而是始终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当然,作为一个凡胎肉体,作为一个背负家庭重担的人,苏东坡的入世、出世甚至一念之间的遗世,都充满了徘徊与抉择。而这,正是苏东坡复杂、真实的人生写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追求。

本书对苏东坡的文学艺术成就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苏东坡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婉约深情。作者通过对其诗词的解读,展现了苏东坡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他不仅是一位诗词大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他的书法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他的绘画意境深远,独具匠心。苏东坡的文学艺术成就,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在语言表达上,足见作者的文字功底。传记书写,很容易落入俗套,过分讲究客观、平稳、流畅,很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上的“雪盲症”。作者对苏东坡的介绍,语言优雅脱俗,叙述张弛有度。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既适合专业学者深入研究,也便于普通读者阅读欣赏。

《苏海鲸波苏东坡传》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注重对细节的挖掘和对苏东坡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全书选择了一些“冷门”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史料,如东坡的刀剑往事、对竹的独特喜爱等,为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苏东坡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苏东坡,而且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全国各地奔走寻访和在浩繁的文字史料中甄选的艰辛。与此同时,作者对苏东坡精神世界的探索也更加深入,从他的家国情怀、人生哲学、审美观念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使读者能够全面地理解苏东坡的精神内涵。

《苏海鲸波苏东坡传》不仅为我们呈现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诙谐、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以及豁达大气、同情民间疾苦的开阔襟怀。写苏东坡又不局限于苏东坡,时代境况、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处处都是对苏东坡的铺垫和伏笔。因此,透过极富温度的文字,我们不仅能够全面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而且还能从各种历史细节中,读懂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生存哲学,学会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

□郭发仔(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