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坛窑风云

版次:06    作者:2025年03月17日

早些年,二舅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罐坛窑,主要烧制老百姓所需的碗盘坛罐等陶瓷器。二舅为人朴实厚道,又乐善好施,经常为家乡义务修桥铺路,深得人心,所以窑场生意一直不错。

窑场生意要持续兴旺,除了前期制坯、烧窑技艺要掌握好,还得把更多成品运往镇外。离小镇二十里就有一个临江码头,包括陶瓷器在内的众多物品都从这儿装船往外运。运往码头的过程,主要靠挑夫。吃这碗饭,靠的是脚力,一天能多走一个来回,就会多挣一份工钱。

让二舅最中意的,是一个名叫张猛的后生,20岁出头,黝黑的脸膛,炯然的眼神,一身腱子肉,每天雷打不动的两个来回,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二舅对张猛刮目相看。话题从我表妹说起,她是我二舅的独生女,从小学习文化,每周都要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念卫校。

一个女孩去县城,出于稳妥原因,多数时候需要送。过去一直靠二舅,但二舅很忙,一直想找个人替他,现在见张猛一身蛮力,人也沉稳厚道,就把护送一事相托付,同时允诺每一趟给出高于挑夫三倍的报酬。

谁知张猛一听,却提了一个和二舅初衷大相径庭的请求。他不要额外报酬,但请二舅答应一个要求,他想拜师学艺,进窑场学习制坯和烧陶!

二舅一听,这不难啊,充其量多一个帮工,便爽口答应了。从此以后,张猛卸下挑担,专心研习制坯和烧陶。各个工序都并非易事,从制坯开始,取来高岭土、走苦水、去杂质、成精土、耐酸碱。制作一件小陶器,比如一个泥碗,也就两三个小时;而制一个大件,比如超过人高的坛子或大缸,则需要多道工序衔接,没有三四天都做不出坯子,非常考验手艺和耐心,整个制坯过程需要车盘平稳,用心专一,坯泥正直,不偏不倚。制好的泥坯需风干且天公作美,循序渐进,忌贪一时之快。后期烧陶还要一周时间,大火焐皮,小火焐心。每一件看似普普通通的陶瓷器,其实都来之不易。

不管二舅是否教得认真,悉心相传,张猛都学得很认真,不懂的就问,不明白的就反复练习。制大缸和烧窑,费时费神很辛苦,张猛却总是揽更多的活儿。别人喝酒时,他在制缸。别人睡觉时,他在烧窑。最后,张猛的技艺突飞猛进。

有一个技术精良又吃苦耐劳的帮工让二舅很满意,但二舅疏忽了一点,那就是每周接送表妹去卫校。几年如一日地护送和伴随,让两个年轻人的内心发生了变化,表妹毕业放弃在县城医院工作,死活要回来跟张猛好。

知道实情的二舅开始不同意,一个小挑夫,一个小帮工,怎么能攀上窑主家的千金呢?但表妹心意已决,又以死相逼,二舅不得不让步。转念一想,张猛手艺了得,人也厚道,如果今后继承了家业,家族生意何愁不做大做强。

这样一想,二舅就放下心来,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可婚后没多久,张猛又做了一件让二舅不敢想的大事,他要散伙另起炉灶,在小镇的另一头再开一家窑场。

二舅从不理解,到非常生气,本是一家人,为什么偏要对着干?他非常后悔让张猛拜师学艺,也后悔一时心软把女儿嫁给了他。倒是女儿反过来安慰父亲,告诉他这样做,是避免在一口锅里内耗,家业有父亲,张猛派不上任何用场,不如让他去闯一闯,或许能闯出另一番天地。

从此以后,小镇上除了老窑,又多了一家新窑,而且新窑从烧制出来的第一炉陶瓷器开始,生意就很兴旺。新窑的兴旺多多少少让二舅受了冷落,过去热闹繁盛的场景渐渐稀疏了不少,更是让二舅的心冷了不少。再一打听,新窑兴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产品总比二舅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低百分之十左右,这让二舅的心比被猫抓了还难受。同室操戈,这是在往死路上逼啊!

老窑和新窑结怨的梁子就此埋下。二舅也从此断了和张猛及女儿一家的往来,他叮嘱家人,今后但凡大小事,都不许张猛一家掺和进来。张猛却不受冷言冷语的冲击,在继续加大生产和销售的同时,他又用挣来的钱,在小镇和临江码头分别盘下一家茶馆和一家商铺,尝试多种经营。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一晃而过,当年不惑之年的二舅转眼到了耄耋之年,而张猛和表妹也过了花甲。曾经繁荣一时的老窑和新窑,也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二舅还守在小镇上,张猛则带着表妹搬到了临江码头。

这年临近春节,二舅冷清的家,传来了久违的敲门声,张猛与表妹带着儿孙来给老爷子拜年。一进门,张猛就携着表妹在老爷子面前跪了下来,对老爷子说:“我的一生,受惠于师父,不但学了吃饭的手艺,还娶了你的女儿,涌泉之恩,断不敢忘。老爷子有气,可打可骂,只要宽心,但一家的骨肉亲情不能阻断。今年我带着一家老小,就是来让老爷子认回我们的!”

二舅一听,早已泪流满面。时光能冲淡一切,一镇两窑的怨气早已飘散,他的心中,何尝不惦念骨肉亲情。几十年风云,那个每天来回两趟勤劳的后生,那个认真学艺不怕苦累的后生,那个给了女儿一生幸福敢作敢当的后生,都让二舅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这时,表妹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交到父亲手里。表妹说:“这是产权证,也是当初用挣的钱盘下的茶馆,早就想交给父亲打理。我曾经不理解,张猛后来才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挣的每一分钱,都有师父的恩德。所以小镇上的这家百年老茶馆,也应该回到您的手里,让老窑的故事以另一种形式,慢慢传给后人。”

二舅终于沉不住气了,握住张猛的手动情地说:“你们有心了,小镇上的百年老茶馆,老码头上的商贸公司,就是老窑场血脉的创新和传承啊!”

□杨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