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5年03月14日
本报讯 (记者 王万礼) 近日,四川省“国培计划”第五批中小学卓越校长(小学)培养工程专家入校诊断活动走进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通过“听、看、查、谈、议”,全方位、多维度地考察调研,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四川省“国培计划”第五期卓越校长(小学)培养工程由四川省教育厅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项目主要依据《四川省新时代中小学卓越校长(2020-2031年)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由四川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遴选一批具备教育家发展潜质、在办学治校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的优秀小学校长(书记),通过周期培训、科学指导、系统培养,为四川教育造就一批卓越校长,提供领军人才支撑。
该项目作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接的“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品牌项目,学院整体规划设计,开展为期三个阶段的系统化、连续性、递进式培训培养。第一阶段为集中反思凝练期,帮助学员更新教育理念,诊断发展问题,反思办学实践,修改完善学校规划。
第一阶段入校诊断是根据培养目标,遴选“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各省专门从事干训和学校管理的知名学者和知名校长担任理论和实践导师,进行专项“点对点”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参培校长办学治校改革实践能力提升与凝练办学思想等目标的达成。
当天,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夏惠贤;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领航名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泸师附小城西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维兵;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第十五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通川区一小党总支书记冯正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教师杨永琨等专家,深入校园,通过考察校园、听取汇报、查阅材料、课堂听课、座谈交流、专家交流、反馈意见等环节,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情况,查找学校发展遇到的困惑,认真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深入探索解决对策。
专家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面貌、各功能教室使用、学校日常管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学校优美的环境和精心的布局给予了肯定,同时从专业视角提出了一些关于校园空间利用与优化的建议。
四川省“国培计划”第五批中小学卓越校长(小学)培养工程成员、学校党总支书记杨进,就学校办学实践、办学成效、存在问题、下一步改进的措施等情况作了深入汇报,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课程、教学管理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
为了深入了解办学治校等情况,专家们查阅了学校的各类资料,包括学校章程、管理制度、德育工作、教学计划、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规范程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专业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查阅过程中,他们对学校的规范管理给予了认可,同时也针对部分细节提出了优化建议,期望学校能在教学管理的精细化道路上更进一步。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专家们深入课堂,进行现场听课诊断。走进数学课堂,听刘于靖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走进语文课堂,听朱曦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认真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课后,专家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
活动中,专家们还与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及学生家长代表等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耐心解答。
经过一天的入校诊断,专家们对学校的整体情况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学校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诊断意见:学校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狠抓精细化管理,强调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打造莲文化,开发莲文化特色课程,与当地高校四川文理学院进行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