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城消费者直呼“买不起”

旗舰手机“涨”声一片 AI成隐形推手?

版次:10    作者:2025年03月13日

近年来,手机行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旗舰机型,本应是消费者畅享前沿科技的窗口,然而,价格却是一路飙升,每部动辄售价四五千元,部分高端款更是突破万元大关,与消费者钱包的“厚度”形成鲜明反差,不少人直呼:“如今买一部旗舰机,压力太大,根本买不起!”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背后推动旗舰机价格持续走高,又将给手机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局?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芯片研发成本导致价格上涨

在达城文华街经营了15年手机生意的赵老板,最近在店铺账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2025年3月,vivo X200pro顶配版售价6499元,比上一代旗舰手机X100pro系列增长约8.3%,较2015年同期旗舰机价格上涨约117%。”这个数字,也恰好印证了达州消费者购机成本的惊人增长。

“年轻人喜欢买高档手机,钱不够就刷信用卡。”赵老板透露,在他店内的旗舰机销售中,分期付款占比已近四成。“尤其是今年以来,选择12期、24期免息付款的顾客更多了,说明大家对价格还是有所感到吃力。”

达城多家手机卖场发现,主流品牌旗舰机型价格普遍突破6000元大关。其中,小米15 Ultra起售价较上一代上涨500元,达到6299元;OPPO Find X8 Pro全系涨价200元,顶配版直逼7000元;vivo X200系列涨价300元……不少达城消费者表示,“现在两三千只能买个基础款,旗舰机都要大几千,买不起呀!”

手机怎么就越来越贵了?达州一家大型手机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首当其冲的原因便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旗舰芯片成本同比上涨30%,单颗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价格突破千元。这相当于每台手机光芯片成本就多出了200元左右。联发科天玑9400的涨幅也不遑多让,达到25%。这种压力直接影响终端市场。”某品牌手机代理商王先生坦言,“厂商要求我们提高高端机型进货比例,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单,现在仓库里还压着价值近百万的旗舰机。”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手机厂商们纷纷加大了在AI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从AI影像优化到智能语音助手,再到AI性能调度等,每一项AI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些研发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手机的价格上,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以小米为例,雷军在微博中明确表示,小米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也是导致价格上调的重要因素。

“搭载端侧大模型的手机,至少需要16GB内存+512GB存储,这对成本影响巨大。”王先生告诉记者,AI技术对手机内存、储存空间的要求极高,近期各品牌推出的旗舰机一般都是12GB+256GB起,但购买旗舰机的用户,大多会选择16GB+512GB以上的版本,这也导致了手机存储需求增长。

年轻人愿为新技术买单

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愿意为新技术买单。在达城中心广场一家手机店内,正在体验某品牌旗舰机AI影像功能的00后市民小周表示,“这个AI修图功能太强大了,能自动识别场景并优化。”就为这一点,他便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顶配版本,“我是一个重度手机用户,对手机功能的要求比较高,虽然贵了一点,但能体验最新的AI技术就值了。”记者了解到,这类消费者在达州并不少见,该店数据显示,在售的旗舰机日均体验人次近百人,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超八成。

与小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后消费者张女士。“听说今年买手机有补贴,我顺路过来看一下。感觉这些手机跟我的手机区别也不是很大,我的手机还能再用两年。”张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已经使用了两年多的手机,成色依旧很新,“所谓的AI功能,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实用,日常使用中根本感觉不到差别。”张女士认为旗舰手机在性能方面过剩,外观却“不思进取”,没必要追新。

“以前的手机用两年就卡了,或者内存不足了,不换不行。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多数手机都告别了卡顿,也不易损坏,不摔的话能用很久。”达城不少消费者表示,手机用3年以上不成问题,他们的换机周期在不知不觉中拉长。

商家探索差异化竞争策略

面对涨价潮,达州商家开始探索差异化竞争策略。某手机商家推出“AI功能深度体验”活动,邀请专业工程师现场教学AI摄影、智能语音等功能。“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对AI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不了解。”该店负责人表示,通过体验活动,旗舰机销量有了不小的增长。

部分商家则瞄准细分市场,推广折叠屏旗舰手机的同时,提出“AI办公手机”的概念,针对商务人士强化文档处理、会议纪要等功能。“虽然折叠屏价格较高,但大屏办公确实很方便,利用大折叠屏的分屏浏览功能搭配AI辅助软件,非常实用。”某手机商家如此表示。

金融服务创新也为旗舰机市场提供了支持。商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免息贷款产品,消费者可分期购买旗舰机,同时再将旧机回收价提高10%。这种组合方案也促进了旗舰机的销量提升。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旗舰机是否“跟风涨价”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厂商应加强技术创新的针对性,避免“为AI而AI”的盲目升级。同时,建议商家建立价格透明机制,向消费者清晰展示成本构成。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功能将更加多元化。该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市场可能出现“AI功能模块化”手机,消费者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加装AI芯片。同时,随着供应链技术的成熟和本地化服务的优化,手机价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

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达州消费者对“质价比”的追求始终不变。正如达城一位消费者所说,“我们愿意看到技术进步,但希望厂商在创新的同时,也能听听消费者的真实声音。再先进的技术,最终都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记者 任枺早

记者手记

今天,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观察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从2015年的2000多元到2025年的6000多元,旗舰机价格的飙升,既折射出科技进步的速度,也反映出消费升级的阵痛。当AI成为手机行业的“万能钥匙”,如何平衡创新与普惠,或许是所有从业者需要思考的命题。毕竟,真正的科技进步,不应只是数字的游戏,而应让更多人共享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