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5年03月13日
矗立在人民公园内的人民烈士纪念碑。
□谯继 李永湖(四川)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更加怀念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更加怀念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的烈士。达城人民公园内原来有座人民烈士纪念碑,就是为抗日阵亡将士修建的。
达州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达城有座“抗日阵亡将士暨梁山机场殉难烈士纪念碑”(以下简称“抗日纪念碑”),曾经耸立在人民公园内。今天,除少数年长者还有相关记忆外,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据有关档案资料记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很快占领我国东三省。消息传来,达县人民群情激愤,立即集会于北门大操场,愤怒声讨日寇罪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勿忘国耻!”“团结御侮!”的怒吼声震动全城。共产党员张鲤庭、黎时中、黄芸生、李中权、杨文局等人组织达城各校师生,联络工商界掀起声势浩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达县各界人士义愤填膺。达县明达公学校长刘学荣、进步教师高百朋联络进步师生组建“大众话剧社”,演出《保卫卢沟桥》《古城怒吼》《布袋队》《我们的学校》《一个东北乞丐》等抗日剧目。达县联中进步教师王抒情组建了“抗战建国歌咏团”,在学校教唱的《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战歌响彻达县上空。一幕幕《送子参军》《战斗》等话剧,焕发着65万达县人的抗日激情。学生、工人和店员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向群众散发《告同胞书》。
接着,抗日救援会及各乡镇分会相继成立,一股支援前线、抵制日货的浪潮迅速掀起,一批批热血青年纷纷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是年9月至抗战结束,达县共征集数万人参军抗日,他们转战于各大抗日战场,在装备差、条件苦的情况下,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抗日战争期间,达县的老百姓为抗战出钱出力,开展慰问黔、贵抗日将士活动,募得大量寒衣和捐款。其中音乐教师王抒情一次义演就捐款800元(法币),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将大量生铁、土硝、棉花、粮食等军需物资捐献出来支援抗日。
为适应抗日运输所需,1938年2月,国民政府军委会电令交通部修建汉渝公路。达城通川桥就是汉渝公路上四川省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单车道悬臂桥梁,于1938年2月动工,1941年3月竣工。1940年,国民党政府下令在达城以西修建河市小型军用机场,征地612亩,次年11月竣工。
1945年夏,达县组织民工6000名,修筑当年的国防特种工程——梁山(今梁平)机场。那里食宿和医疗条件极差,上有敌机轰炸,下有霍乱盛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寇争时间,在短短45天时间内,完成了飞机场的修建,其中达县民工231人光荣献身。建成后的梁山机场,在抗日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统计,抗战时期,四川出兵约340万人,有“无川不成军”之说。达州先后有17.9万人出川抗日,在64.6万名伤亡川军中,有53700多名达州阵亡将士,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巨大牺牲。
抗战烈士纪念碑的修建
抗战结束后,1946年4月,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忘达县人民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达县政府修建了“抗日阵亡将士暨梁山机场殉难烈士纪念碑”。
此碑建在人民公园(原名中山公园)内,位于原灯光球场东南靠大礼堂的看台处。此碑由基座和碑体两部分组成。基座用砂岩条石镶砌,碑体为砖混结构。基座分两级,每级高约0.35米,第一级四边各长约2.1米,第二级四边各长约1.8米,碑体由一个六面体和一个四面锥体组成。六面体紧贴于第二级基座之上,高约1米,顶底边各长约1.5米。六面体之上是四方锥体,高约3.5米,其底边各长约1米,顶边各长约0.3米,上端为另一四方锥形顶盖。整座碑坐落于面积约4×4米的草坪上。四边有石栏相围,西边靠老车坝一方,正中有开口,可沿石级而上。
碑文铭刻在碑的四个侧面,记载了达县抗日战争的功绩,达县为抗日阵亡、殉难的烈士人数和部分烈士姓名等内容。其中,排在首位的烈士是为修筑梁山机场捐躯的达县回龙乡乡长兼区民工大队长李绍先。高耸的纪念碑四方锥体正面镌刻着“抗日阵亡将士暨梁山机场殉难烈士纪念碑”十八个红色大字,两侧面分别题有“民表立极”和“功媲干城”几个大字。
惜乎!此纪念碑后来被毁,如今有关此纪念碑的文字资料除部分志书略有所述外,其他均无可考。
人民烈士纪念碑的诞生
1950年4月,经达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将原抗战纪念碑改建为“人民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的正面竖刻“人民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左右分别刻有小字;纪念碑的正右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61军183师兼达县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题的: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的正左刻有达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题的:人民功臣虽死犹存;纪念牌的后面刻有达县人民政府题的: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碑座四面刻有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川北行署委员兼川北大学副校长、川北文联主席、省政府常委、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省文联副主席段可情(达县人)为纪念碑撰写的碑序。
人民烈士纪念碑原建于人民公园西南侧半坡人民大礼堂后面的草坪上,该处位置较低。后因附近陆续建起高楼,地面缩小,影响人们瞻仰和凭吊。因此,政府投资2万余元,于1987年将纪念碑迁建于公园后坡山顶,占地约80平方米,配以绿化带和花坛、护栏,升高了纪念碑基座,右面有石级通向林荫路,正面砌有宽大石梯30余步。
人民烈士纪念碑于1995年被中共达川地委、达川地区行政公署公布为达川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2年被达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达县市(今通川区)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参考了《达县市志》《达县市城乡建设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达州抗战壮歌》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