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家务劳动、变身讲解员、夜市摆摊……

达州小学生的花样寒假生活

版次:02    作者:2025年02月07日

在达州博物馆当小讲解员的向俊卓。

一转眼寒假已进入尾声,回望假期,不少达州小学生们感觉过的特别充实。他们有的协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体验劳动的乐趣;有的在市场摆摊,赚到人生中“第一桶金”;有的成为小小讲解员,向广大游客宣传推广巴文化……寒假虽短,但小朋友们都尽可能地通过尝试新事物获得新的体验,他们以好奇的眼光欣赏世界,以独特的视角记载成长经历,领悟生活美好。

刘思雨:

解锁劳动技能体验生活

这个寒假,通川八小二年级学生刘思雨在家解锁劳动技能。1月25日,距离2025年农历春节仅剩三日,刘妈妈决定对家里进行大扫除,作为家里的一员,7岁的刘思雨主动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卫生。

戴好口罩、防尘帽、袖套、围裙,刘思雨拿着扫帚,从玄关处一直扫到厨房。她扫地,妈妈负责拖地。只见妈妈拿着重重的拖把在房间来来回回,她的背有些弯曲,细密的汗珠从额头渗出,“妈妈,我来帮你擦家具!”看着辛劳的妈妈,刘思雨脱口而出。她二话不说奔向厕所,拿起小盆装满水,将抹布浸湿拧干,够不着灶台、柜子,她就将茶几、低矮的桌子板凳擦干净,妈妈擦高处时,她就在底下递东西。母女俩配合默契,不过一个上午,就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刘思雨将头埋进妈妈的怀里,“原来打扫卫生真累啊,谢谢妈妈。”

这个寒假,刘思雨可不只是参与了家务劳动,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还学会了炒土豆丝和番茄炒蛋。“孩子想试着做饭,我和她爸爸都很支持,给她买了儿童专用的刀具。”刘妈妈说,她每次做饭时,刘思雨就在一旁学习,从打燃气灶到切菜、放盐、打鸡蛋,女儿逐渐一一掌握。

“女儿真棒!”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妈妈忍不住点赞,刘思雨开心极了,“这个寒假我收获了很多劳动技能,我要像妈妈一样独立炒菜,成为家里的小厨师。”刘思雨说。

向俊卓:

在博物馆探索巴文化

今年寒假,热爱历史的向俊卓小朋友终于实现了愿望,成为达州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讲解员。

凭借扎实的播音主持基础,向君卓从70余名报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但成为志愿者讲解员并不容易。虽然演讲稿仅有七百来字,但为了应对游客们五花八门的问题,志愿者讲解员们必须掌握得更多。除了熟记解说内容,他和爸爸妈妈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在网上搜索了很多有关巴文化的知识,收纳整理成册。因此,每当游客问他这些器物是做什么的、背后有什么感人事迹,图案有何含义等问题时,他总能侃侃而谈。

但向妈妈发现,儿子解说时总带着演讲的习惯,解说也中规中矩,亲和力不够,因此母子俩又向博物馆专业解说员学习。解说员姐姐告诉他,解说要像讲故事一样,与游客互动交流,让这些枯燥难懂的知识更容易被游客理解,语言要接地气,因此,向君卓一改往日的演讲习惯,开始琢磨如何讲好文物故事。他经常在网上看其他博物馆讲解员的视频,和妈妈一起分析、拆解、模仿,解说技能有了提升。

在一次次的解说中,向俊卓不但对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家乡也更为了解,对家乡的热爱也日益深厚,他化身小小宣传员,主动给身边的叔叔阿姨讲起达州故事,“达州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很爱我的家乡。”向俊卓说。

刘桂萌:

夜市摆摊体会赚钱不易

“叔叔阿姨,来套圈嘛,10块钱20个圈。”2月4日,达城中心广场热闹非凡,密集的人流吸引了许多摊贩设点摆摊。众多摊贩中,一位小女孩特别引人注意,看见过路的市民,她主动招揽起生意来。这位小女孩叫刘桂萌,是通川区民族小学的二年级学生。

“以往寒暑假,姐妹俩总说在家无聊没意思,我想不如今年带她俩来摆摊,锻炼胆量。”刘妈妈说,大女儿作业较多,因此陪她的通常是小女儿。听说要出去摆摊,刘桂萌又激动又紧张,她早早就写完了作业,期待着和妈妈一起出门。

过年前生意并不好,有时一下午只有一两个人投圈,更多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因此,母女俩必须主动出击招揽生意。

一开始,刘桂萌只是默默待在一旁,有人问她问题她也只是小声回答,次数多了,她渐渐放开了一些,胆子也大了起来。后来,他甚至学会了和顾客讲价,“一般是10块钱20个圈,生意不好时就10块钱25个圈。”

今年春节,在外务工的爸爸没有回家,刘妈妈既要摆摊又要照顾姐妹俩,为了多赚几十块钱,刘妈妈常常中午十一二点骑着三轮车出门,晚上十点左右才回家。妹妹和妈妈在外面摆摊,姐姐就在家煮好饭菜。“希望今年爸爸妈妈不要那么辛苦了!”姐妹俩异口同声许新年愿望。

□记者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