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2025年01月10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郭思言) 一座修建几十年的高楼为何仍然坚固?混凝土形成原理是什么?近日,200余名达报小记者走进位于达州市首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厂区内的中国首炬建材博物馆,通过参观馆内收藏品、做实验、拼搭微型建筑等环节,深入了解建筑材料从古至今的发展史。
来到博物馆门口,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戴上统一样式的马甲和头盔后,在博物馆副馆长周自如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让他们大开眼界,一份份详实的资料记录着中国的建材发展历程,带领小记者们穿越历史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小记者们认真聆听周副馆长的讲解,不时提出相关问题。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走出博物馆,又来到对面的智能中控室,感受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监控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现场采访操作人员,小记者们了解到智能中控室的重要性,它通过集成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是现代管理和运营不可或缺的部分。
“哇!这一层楼每一间房都有不同的设备做不同实验,好酷!”来到负一楼实验室,小记者们立马被映入眼帘的诸多实验设备所震撼。他们紧跟着周副馆长,边听介绍边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知识点。
观摩结束后,小记者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配制混凝土,将原材料按比例混合并亲手搅拌、浇筑混凝土试块。通过实验,小记者们学会了浇筑混凝土的基本操作,感受到了建筑施工的严谨。
拼搭微型建筑环节,小记者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领取一套微型建筑材料和图纸后,小记者们围在一起完善设计方案,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十分激烈。方案确定后,就分工合作开始拼搭,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将零散的砖块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很快一个个精美的微型建筑模型搭建完工。
活动最后,小记者们采访了达州市首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娟。她告诉小记者们,博物馆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能更好的传承中国建筑行业的文化,馆内收藏的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实物和珍贵的文献资料,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建材发展历史。
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混凝土的制作和浇筑过程,还知道了它在建筑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