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人相亲

版次:09    作者:2025年01月03日

□谭大松(重庆)

时光匆匆,又度过一个春秋。

一年365天,经历的大小事一大把,多数是不痛不痒的鸡毛蒜皮,风一吹过,如浮光掠影,渐行渐逝在茶余饭后。与文人相亲,却烙印在2024年的记忆里,难以忘怀。

自古以来,有文人相轻的说法。轻,即轻视,轻蔑。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你贬低我的文学造诣,我糟蹋你的文学水平。有的暗里藏刀,有的明里射箭,似乎不整出点儿火药味,就对不起“文人”二字。

龙年里,与文人交往比以往要频繁,相聚一堂听过文学讲座,一同翻山越岭采过风,一块围坐搞过文学沙龙,偶尔也约上三五文友,自掏腰包,吆喝着推杯换盏。不乏相识多年的老文友,也有初次相识的新文友,青春芳华至耄耋高龄,跨越一个花甲,相互间却无年代鸿沟,也无文人相轻的影子,倒是文人打堆,诙谐幽默,乐趣无穷。

七曜山、贝壳山、悦君山的乡村去过,江边的乡镇去过,城区街道、社区去过,周边区县去过。一路文友,一路笑声,文人相轻的烟熏火燎似乎只是传说,开放成文人亲如一家的花朵。

“久仰啦,你的散文有个性,我喜欢读。”“你的诗歌我读过,韵味很浓。”“你的文章厚重,你的名字大气,可你的身材却显得单薄,与你的文章、你的名字有些不相称”……川鄂渝数十名作家云集古镇罗田,以作家的视角挖掘古镇的文明星光,捕捉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亮光。曾经相识的,一见面热乎劲儿就像火苗般喷上来,热腾腾的。不曾相识的,因文学缘分和桥梁,呼拉拉地相见如故。亲和,亲热,尽显文人优雅的修养。

既然参与了集体采风,写不出采风的文章,总会感到愧对盛情。一篇初稿写成,微信传给三两朋友,有赞赏,有鞭策,有说文章题目怎么改的,有说文字还要凝炼打磨的……文人创作,熬三更,守星夜,苦中作乐,写出一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文稿,当然期望在媒体占有一席之地。一旦在文学杂志、报纸副刊上刊发,谁都想在朋友圈展示,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在朋友圈分享文友作品的大有人在,不少文友惺惺相惜,毫不吝惜指尖,点赞的有之,献花的有之,写三两句赞词的有之,回敬的是欣赏,是胸襟,是气度,压根儿没文人相轻的醋酸。

让人感动的,还有编辑。

这一年,一些文稿变成《中国报告文学》和《重庆晨报》《达州晚报》副刊的铅字,有早已认识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编辑,有编发数年文稿至今尚不认识的编辑。纸媒编辑往往是“夜猫子”。夜深人静,万家灯火早已熄灭,他们还在灯下,为清晨出笼的报纸,伏案审稿、改稿、编辑,与作者微信沟通核实,敬业精神可钦可佩。有位编辑老师数次子夜已过,发来编审文稿,我却早已沉入梦乡。早晨起来,打开微信,见到样稿,顿时愧疚不已,愧疚没能当时道声谢。

与文人相亲,沾上文人气息,文笔也在岁月的流逝里渐长。

与文人相亲,此生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