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近3年艾滋病新报告病例均由性传播引起

市疾控中心呼吁:防治艾滋病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版次:11    作者:2024年11月29日

疾控部门在四川文理学院开展“艾”的抱抱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当前我市艾滋病防治形势如何?防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面临着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达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中心科长谭川。

艾滋病新报告数逐年下降

新报告病例呈现“老龄化”

“经过多年综合防治,目前我市艾滋病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态势。”谭川介绍,1998年达州市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其后疫情快速上升又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新报告病例数在2019年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近5年的年均降幅达8.25%,我市艾滋病现存活病例数已由最高峰时的全省第3位下降至2024年的全省第13位。

据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艾滋病传播途径已由过去的注射吸毒与性传播共存转变为以性传播为绝对主导。我市已连续4年无注射吸毒传播病例报告,6年无母婴传播病例报告。近3年全市新报告病例均由性传播引起,其中,异性传播病例中一半以上为卖淫嫖娼行为所致。

此外,感染人群已由过去的集中在高危人群转变为向普通人群蔓延,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我市新报告的病例中,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占比已经扩大到七成以上。

不断完善艾滋病防治网络

力求实现最大限度检测发现治疗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其中无症状期可能会持续数个月到数十年不等。”谭川说,在无症状期,HIV会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终导致免疫功能缺陷由艾滋病感染期进展到艾滋病患病期,此时容易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而如果能早检测、早发现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利于延缓自身病情发展,还可及时保护他人免受感染。

为此,我市一直致力于最大限度检测、发现、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全市已建成5家艾滋病确证、6家病毒载量、7家流式细胞检测实验室、32家筛查实验室和277个快速检测点,基本实现艾滋病检测网络市、县、乡全覆盖,有效提高艾滋病检测能力。在各级医疗机构实行“住院必查”,重点门诊科室“逢血必检”;结合疫情特点,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外出务工等流动人群专项筛查工作;制定溯源调查方案,加强高危接触者追踪检测,提高检测发现精准度;完善自制开发的“达州市HIV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判别并动员未检测过人员进行检测。从实行“最大发现”策略以来,筛查量从2012年的37万人次,迅速增加到2023年的268.3万人次。

规范治疗 控制病毒

患者也能过上正常生活

“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质量,与是否规范治疗有直接关系。达州市落实发现即治疗,全面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已实现95%的感染者在接受免费的抗病毒治疗,治疗成功率在95%以上,艾滋病相关疾病的死亡率从2011年的16.56%下降到2023年的3.75%。但在艾防工作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个别感染者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规范治疗。”谭川痛心地说。

据他介绍,个别感染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由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意识淡薄等原因,在得知自己感染HIV后,要么觉得“丢人”,不愿意承认,千方百计试图摆脱艾防人员随访管理,甚至更改住址、联系方式等;要么觉得“得了绝症”,从而自暴自弃,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有的“破罐破摔”,企图传染危害他人。其实,艾滋病的治疗手段一直在进步、治疗方案在持续优化,尽管当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和治愈药物,但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将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的含量内,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谭川向记者举例,2015年确诊的一位老大爷,确诊后1个月内开始规范服药,今年他已经80多岁了,病毒载量依然控制得很好。

“很多感染者均是通过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抑制体内病毒复制,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接受妇幼机构专业指导,艾滋病感染者也可自然受孕,并生下无艾滋的健康宝宝。可以说,在规范治疗下,艾滋病已经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种慢性可控疾病。”谭川说。

消除歧视 携手抗艾

艾防工作需要社会共同参与

近年来,全市卫健、公安、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各司其职、群防联动,在监测检测、宣传教育、干预治疗和感染者关怀救助等方面积极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志愿者和群众主动参与到艾滋病防治战线。2019年,我市建立完善了疾控、医疗、妇幼“三条专业防治工作线”和乡镇“一个工作网底”的工作体系,通过疾控线防控技术总牵头,妇幼线进行母婴阻断干预,治疗线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乡镇网底开展随访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分工负责、相互协作、信息互通”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全市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但终结艾滋病的形势依然严峻,艾防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毒,而不是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谭川表示,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凝心聚力,共同抗击。他呼吁,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如男男同性性行为、卖淫嫖娼、多性伴者等)、共用注射器吸毒、接受过不安全注射的人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疾控中心或专门检测机构主动检测,告知医生是否发生过高危行为及具体情况,不要隐瞒,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感染风险,以便后续给予准确的检测建议和结果应用。部分未接受治疗的感染者要主动与辖区疾控中心或市疾控中心联系,尽快启动治疗,获得最佳的“一对一”治疗服务。社会各界要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

□记者 刘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