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1 作者:2024年11月15日
金店门口的金价提示牌。
黄金饰品。(资料图)
10月30日,现货黄金向上触及2782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13日,国际金价来到2606美元/盎司,下跌了176美元/盎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话,每克下跌了40多元。金价持续走低,在达城引发了一股黄金变现风潮,从金店到银行,从典当行到线上平台,市民们怀揣着各种想法,纷纷寻找变现途径。目前,达城市民有哪些回收渠道可选择?怎样才能更大程度避免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触顶回落 变现好时机?
一些长期投资黄金的市民,将此次金价下跌视为获利的好时机。有多年黄金投资经验的达城市民李先生,在过去的数年里陆续购入了大量金条。他表示,“我一直关注黄金市场,此前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我就知道总有回调的时候。这次下跌,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把手中的黄金变现一部分,能锁定之前的收益,落袋为安。”像李先生这样的投资者,他们有着清晰的投资策略,根据市场波动来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金价下跌正是他们计划中的变现节点。
还有部分市民出于对金价进一步下跌的担忧而选择变现。他们纷纷表示,“最近一直在跌,如果继续跌下去,我手里的黄金就更不值钱了。不如现在就变现,少亏一点是一点。”另外,也有一些市民是出于资金周转的需求,将黄金变现以解燃眉之急。对他们而言,手中的黄金成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资源。
市民们在准备将黄金变现时,也存在诸多担忧。一是担心价格公平性,因价格波动大、回收价格差异及部分商家不规范操作,市民很难判断黄金合理价值,易被压低价格。二是对黄金纯度检测存疑,部分商家检测设备和方法不专业,可能导致误判,影响变现价格等。
“最近想变现的人不少,但多数人来问的时候,都怕被坑,我们也能理解,毕竟不是专业的,对价格和流程都不太清楚。”达城一位做黄金回收生意的商家告诉记者,市民们既担心对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又担心遇到不良商家,他提醒想变现的市民,在变现前要多做功课,了解市场行情和回收方式及流程,以免被误导。
渠道多样 变现有风险
金店是市民经常选择的黄金变现途径。11月13日,达城多家金店给出的黄金回收价格为560元/克—575元/克,据一家金店工作人员介绍,店内回收黄金的流程是先称重,精确到0.01克,再通过专业设备检测纯度,然后根据当日价格计算回收价格。若市民认可价格,双方签订回收协议后,金店向市民付款结账。“黄金回收价很透明,我们是正规金店,流程规范,不会为了利润压低价格。”该店店长表示,回收的价格是根据国际金价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来定的,不同的金店也会有一定的价格差异。
银行回购对于购买银行投资金条的市民来说是个可靠的途径,不少市民认为,在银行办理黄金回购业务更放心。记者走访了解到,银行回购流程严格,需要市民携带身份证、购买凭证等资料,相对来讲,回购的限制较多,且办理时间较长。达城一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银行只回购本行出售的黄金,而且对黄金的品相、包装和证书要求很严格。这使得一些丢失购买凭证或金条包装受损的市民无法顺利办理回购。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达州黄金回收,有不少专做该生意的商家,他们一般在达城有门店,也可提供上门回收的服务。与较大金店或银行相比,他们给出的回收价格往往更高,手续也更简便。13日,记者在某黄金回收店铺了解到,当日的收购价为580元/克,高于金店和银行的价格。对于此类商家,有市民表示认可,但也有人担心在纯度鉴定和称重环节存在风险。
典当行也是黄金回收的一种渠道,在信誉方面相对有保障,但回收价格相对较低,适合急需资金周转的人或有赎回意愿的卖家。
谨慎操作 以保障权益
黄金变现涉及到消费者的重要财产权益,在整个过程中,有诸多注意事项,需要消费者谨慎对待,以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实现资产的合理变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首先要关注渠道的选择,应避免选择没有资质的小店,以降低风险。在选择上门回收服务时,也要选择有良好口碑和正规资质的机构,了解其回收流程和标准,仔细监督黄金的鉴定和称重过程。
黄金的价值评估是变现过程中的关键,纯度是决定黄金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的足金、千足金等不同纯度的黄金价格有明显差异。同时,黄金的重量也需要精确测量,对于一些造型复杂的黄金饰品,可能需要扣除一定的工艺损耗,但这个损耗的比例应该合理。
正规的黄金变现交易应该有完善的手续和凭证,在交易时,商家应提供详细的交易清单,包括黄金的重量、纯度、回收价格、交易日期等信息。如果是通过典当行等机构进行交易,还应该有典当合同等相关文件。这些凭证不仅是交易的记录,也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据。如果消费者发现交易过程存在问题,如重量不符或者纯度鉴定错误,凭证可以帮助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在黄金变现过程中,部分商家可能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消费者要确保商家有严格的信息保护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如果个人信息在黄金变现过程中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 任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