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门敬礼

版次:09    作者:2024年11月01日

说到中国边境,我首先会想起边防兵,尤其是茫茫昆仑雪山哨所的边防兵,在脑海里勾勒出他们守卫边疆的飒爽英姿。或许有人会想到边境线上冰冷的铁丝网,又或许会想到电影《战狼2》,或者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什么的,等等。

其实,我们还应该想到国门。国门是国家的门户,通常建在边境口岸上,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威严,还是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见证着中外友好往来和贸易交流。

九月,我开启了前往新疆自驾游的模式,也终于有机会走近国门、感受国门。

此次新疆之行,我要去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口岸,海拔4733米,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该县是帕米尔高原上中国唯一的城市,与‌巴基斯坦毗邻。红其拉甫口岸是古丝绸之路前往印度、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咽喉,也是我国与西南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沿着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中巴友谊公路,一路蜿蜒前行,经过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著名的瓦罕走廊,也是公元644年玄奘法师前往印度取经经过的地方。在不远处的地平面上,有“祖国万岁”四个硕大有力的字,令人震撼!

红其拉甫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称。虽然风光壮美,但是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在波斯语中也被称为“死亡之谷”。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慕名前往。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的红其拉甫口岸原为季节性开放口岸,开放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至11月30日。我们9月14日去,正在开放期间。没想到,五天后即传来好消息:从季节性开放转变为常年开放。

我们从塔县出发,经过120余公里的跋涉,终于抵达红其拉甫游客接待中心,换乘区间车来到口岸。

熙熙攘攘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手执小红旗;有的额头上、脸上贴着红旗图标;还有一个小男孩,双手举着红旗,一面大,一面小,嘴里不停地说:“我要拍照,我要和国门拍照!”

首先经过的是‌红其拉甫哨所,面对纹丝不动的哨兵,人们陡生敬意。离得较远后,才以哨所为背景,拍了一张纪念照。

在哨所连接国门的旁边有一条通道,通向“界碑7”。通道中间正对的不远处,还有高高耸立的旗杆和飘扬的国旗。不时有人面向它,端正肃立,也有人敬礼,拍摄背影照片。

到达通道的游客,摩肩接踵地排队等候,有的背靠国门,挥舞红旗,拍照留念;有的抬头挺胸,合唱《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声音激越,旋律悠扬,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看到旁边有人先自动打着拍子小声加入,后来也同样声音豪迈,多了一份归属感和幸福感。

再往前走,则是另一番景象。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民族籍贯,不分来自何方,井然有序地排着首尾不见的长队,依次到“界碑7”旁边,面向国门,一手执一面大的五星红旗,一手做出各种姿态:或点赞,或比心,或敬礼,拍下与祖国在一起的经典照片。若是团队,则由一人擎旗,其余人做出各种或同样的姿势拍照,表达敬意。

敬礼这种礼仪,分为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和少先队礼等,我们选择了适合各自身份的礼节。作为一行中唯一的男同志,举旗的任务自然非我莫属。我虽不是军人,但从事过相关工作,也曾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我面向国门,左手执旗,右手敬礼。同行者则右手抚在左胸前,像参加奥运比赛夺得奖牌的运动员一样,面向国门行注目礼。

“国门是庄严之门、友谊之门、开放之门,这是国防教育最好的地方,每一个出国人员出国之前,都应该到国门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为面对国门,没有邪欲,没有杂念,只有骄傲,只有自豪!”有同行者这样感慨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她的话也启发了我的审视。

站在国门前,想一想过去,弱国无外交!羸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分割土地,遭受经济掠夺。

站在国门前,想一想过去,弱国无国门!八国联军长驱直入打进紫禁城,烧杀抢掠。日本一度抢占大半个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眼里,中国根本就没有国门!

站在国门前,看一看今天,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带一路”越来越成为共识,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共同的愿景。

站在国门前,看一看今天,我国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经济秩序上越来越有话语权。社会祥和,人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就拿参观国门来说,从乌鲁木齐到红其拉甫,有近2000公里路程,而且还有道路正在抢修维护。但人们依然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地前往。除了国门的庄严、神秘带来的吸引力外,更多的还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爱。

在我看来,面向国门,是面向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变化;是面向改革开放的成果;是面向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辉煌成就,是面向越来越光明的未来。

因此,面向国门,我们都自觉地敬礼,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