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懂生活的人

版次:07    作者:2024年11月01日

2022年9月,我从私立学校撤回乡镇中学,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一天去买菜,老大爷身材佝偻,满脸沧桑,满手褶皱,言语却热情:“买嘛买嘛,我这个瓢儿白纯天然,青油油、鲜嫩嫩的,保管你吃了还想吃!”称秤时,差点平旺,他连忙抓了好几颗瓢儿白,急赤白脸地说:“自家种的,多就多点,无所谓!”他这一番“神操作”,倒弄得我有点不好意思。

四爷今年83岁,治了大半年病突然不治了,生气地说几个儿女不让他到县城住院治疗,“我有两万块存款,又不用你们掏钱!”幺儿无奈告知他实情:“您是癌症晚期,治不好了,那两万块钱还是想吃啥就买啥吧!”

四爷释然了:“原来不医是这个理,那就不医,免得人财两空。你们年轻人还要支撑自己的小家,挺不易的。”一年多来,四爷完全自力更生,每天衣着整洁地上街,该下棋下,该跳舞跳。他实际是乱踩音乐节点,自编舞蹈动作,想怎么舞就怎么舞,想如何跳就如何跳,哪像个癌症患者?

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讨了一个好妻子。50岁的她本该享清福,我回乡镇,她也跟着回,天天煮饭洗衣,毫无怨言。她每周五下午回城,周日下午返乡,但每天雷打不动地要锻炼和跳舞,她说:“我就这点爱好,你莫要取笑我不求上进,难道要我像你一样天天钻研成诗人、作家?我不拖后腿,健康快乐地活着,为咱们这个小家当好后勤总管。”妻子有糖尿病,整天琢磨怎么做降糖菜。她在抖音上大学特学,像以萝卜丝、白菜条做芯煎荞麦粑做早餐,用酸萝卜炒猪皮做下饭菜……

50多岁的谭师傅是学校门卫,在校园不起眼的角落栽了葱蒜,也码放夫妻俩捡拾的各种垃圾。谭师傅是个全才,修凳、开锁、洗车、安水管、修电路,到处都能瞥见他的身影,干活干脆又利索。没听他说过累,没见他叫过烦,没瞅他发过火,他总笑盈盈地目送每一位进出的师生,不时吼一嗓子“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

一位前同事在梦醒时分发了条朋友圈:前三十年拼命挣钱,后三十年拼钱挣命。这句话让人醍醐灌顶,争什么你输我赢,论什么钱多房大,到头来都落入白茫茫的大地,好好活着才赚大发了!

活着,不要太生猛、精进,容易提前透支,导致后劲不足;也不要太闷骚,太苦行僧。有时要秀,有时要藏;有时要巧,有时要拙;不时老到,不时天真;留一半醒,留一半醉;不能太合群,亦不能太孤僻。光吃火锅,辣;尽享汤锅,淡。善于调剂,才是懂生活!

有位女教师,因为发现丈夫异常,提醒过两次,后证实其劈腿。认真谈话后,对方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顾忌,于是毅然提出分手,房子、小车结清现款后,还多给了对方三万元。她现在一到假节日就到处旅游,晒美图,晒美食,晒异国他乡的风情,美不胜收。我看她从尘网里挣脱出来,真干净、洒脱、亮眼。谁说多结一次婚就多活一世人?连一次婚都没整明白,还多结婚多活几世人?简直是无稽之谈!哪个婚姻城堡不是既装有童话故事,又盛满柴米油盐的?

老家的谢大爷,老伴去世了20多年。他去卖粮食,别人说多少斤就多少斤,给多少钱就收多少钱,从不争不疑,他收钱只是比画钱的大小。他就那么一直本本分分地待在老家种庄稼,平平安安地活到93岁了!

生活是天上月,也是海底虾,需要巧思,需要智慧,需要尝试,也需要坚守。静水流深是生命理想的状态。有时,我们信命;有时,又坚决不信。生活,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时代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美,欢愉越来越多,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成为一个懂生活的人!

□林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