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2024年11月01日
消费中,消费者给予商品真实评价和评分不仅能反映商品或服务的质量,还能督促商家提高服务质量,也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参考。近日,记者采访多位达城市民了解到,消费者的自主评价权常常被他人侵占,不少商家推出“好评返现”等营销手段,利诱消费者作出不客观的评价,误导其他消费者,形成不正当竞争。
未安装未使用 五星好评已被给出
“为什么不让我自己评价?”日前,趁着“双十一”大促,市民王女士在“京东”网购平台买了一台洗衣机,从下单到收货仅一天时间,王女士甚是满意。
“洗衣机安装完毕,师傅就让我打开网购平台APP,然后让我把手机给他。”将手机递给安装师傅后,王女士发现师傅竟然在售后评价给了这台洗衣机五星好评。“这台洗衣机我一次都没用过,怎么就给好评了?而且还是五星好评,售后反馈不该由我自己写吗?”随后,王女士立即找到店铺客服反映。客服表示王女士有自主评价权,但并不清楚安装师傅的行为,建议王女士咨询安装师傅。
“如果好评跟个人KPI(关键绩效指标)相关,提前知会一声,我能理解,但不能不说一声就把我手机拿过去自己给好评。”王女士认为,安装师傅的行为侵占了自己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消费体验等评价的权利。
市民刘淇近日也遇到类似的事。“我在网上买了个床,到货后还没开始安装,师傅就让我在网购平台给好评了。”对于安装师傅提出的要求,刘淇不好当面拒绝,就同意了。然而,新床使用不到一周,就出现了断榫、变形、松动等问题。“商品出现了问题,但我已经给出了好评,这不就是虚假宣传吗?肯定会误导其他消费者。好在平台上有个追评功能可以让我说真话!”刘淇坦言,因为看到好评如潮才购买了这款床,哪知道掉入了“陷阱”。他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谨慎看待好评,多看“追评”里的评价。同时,对于安装人员提出提前给好评或者帮忙好评的行为,消费者要勇敢地拒绝。
“好评返现”套路多
部分消费者“背刺”自己人
不仅是网购,商家或上门安装人员要求消费者提前给予好评,作为回报,为其返现等行为也延伸至餐饮、住宿等各类消费场景。
网购套餐,到餐馆核券消费,商家告知消费者只要发布图文加五星好评,就可获赠一份甜品;打开外卖,除了食物,里面常常夹带“好评返现”的卡片,只要消费者给出好评或者高分,就会得到商家赠送的5元红包……
“我一般都实话实说。”市民小赵表示,只要菜品和服务说得过去,她都会给出好评,倘若实在差劲,她也会不吝给出差评。但是,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利诱”面前,即便菜品和服务差强人意,依然有部分消费者“背刺”自己人,违心地给出好评或高分。
“我现在都反着来,越是高分我越不会选择。”由于多次“踩雷”,市民刘雨产生了逆反心理,推崇“反向打卡”,在外面吃饭或是在家点外卖,他会屏蔽高分店铺,选择评分在4分左右(满分为5分)的店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些店铺的评价和实际情况都不会有太大出入,大家可以试试。”刘雨推荐此方法。
“消费者给出的评价如果是好的,肯定会为商家引流,但若是虚假好评,则会让更多人踩坑。”业内人士程先生表示,商家如此在意评价,是因为好评的确会带来经济效益。尤其是网购,与其相信商家的描述,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其他人的反馈。因此,就催生了“好评送礼”“好评返现”等营销手段。
“好评返现”属不正当竞争
或面临行政处罚
“诚信是商家最大的招牌。”程先生表示,消费者一旦踩坑,再次看到好评如潮和排名靠前的店铺时,即便商品配图再精美、文字评价尽显赞美,也会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商家以“好评返现”诱导消费者作出不客观和虚假评价,甚至刷单炒信,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也加剧了商家之间的竞争。长此以往,会迫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到“好评返现”中,而不愿意参与的商家排名就会靠后,被挤占了交易机会,很可能退出市场。
据了解,今年9月1日,《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其中第九条第(五)项明确规定“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也就是说,“好评返现”属于不正当竞争,商家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而参与刷单的个人,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记者 丁畅
记者手记:
抵制虚假评价,让消费者的每一个评价都回归初心,体现真“民意”,消费环境才能更友好。消费者应自觉抵制参与“好评返现”“刷单炒信”等行为,网购时要擦亮双眼,谨慎对待商品交易数据;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引导平台履行好管理责任,及时查处商家的违规行为,促使商家形成正当竞争、诚信经营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消费者评价机制,夯实消费环境的诚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