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娟的都历山书屋

版次:08    作者:2024年10月25日

□谭大松(重庆)

深秋的周末,初升的红日下,长江以北的都历山书屋前的檐廊上,挺立着一位齐耳短发、恬静如水、飘逸洒脱、笑迎春风的女子,凝神伫望着峡江平湖,内心回味着她一路走过的芳华岁月。

碧娟,一个甜美的名字,让她定格在来往这书屋的读者的记忆里。

她,就是都历山书屋的主人。

四十年前睁眼看世界的那一瞬间,满眼都是山,以后自然就是山的女儿,山成了她心中的图腾。

大学毕业后奔流于沿海繁华的城市,面对山外精彩的世界,她在少女的天真与梦想里求索飞舞。

假日回到家乡,遇到心仪的“白马王子”,化身为“白雪公主”,她也就把心安放在家乡了。

她被当地一家国有企业看中,不久就扛起研发部长的重任,领头研发的科技成果荣登中国驰名商标舞台。这家企业改制时,她却不想与朝夕相处的同事“抢饭吃”,转而进入当地一家私营企业,同样是大显身手,赢得一片掌声。

2016年,碧娟果敢地跳进茫茫商海,注册品牌创业设计公司。她的团队创设的第一个品牌,就被沿海一家厂商推向全国并一炮走红,创设的百余个品牌成为一家又一家企业获得“真金白银”的“推手”。

除了喜欢山,她还喜欢看书和文学创作,在书海中和键盘上寻找快乐的精神世界。在城区或周边开设一家书屋,既给自己一处精神寄托的栖身之地,又让爱好游山和读书的人们有一处静心阅读的芳草之地。

龙年春节刚过,这个念头就在她心中萌生。

跑遍城区的街巷,转遍城郊的山头,她最终选择了都历山。

在一路追寻的芳华岁月里,她的“山也晚集”书屋,如同一盏耀眼的华灯,燃放在都历山上的悬崖边,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读者,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还有像花朵一样的孩童,最多的是青春绽放的年轻人。

等风又等雨,终究迎来一场香艳的日出,碧娟的自信绽放在她的笑脸上。

小车的轰鸣越来越近,她从檐廊边转过身来,笑眯眯地去地坝边迎接“客人”。

在城区银行上班的杨姐因为治愈突如其来的忧郁,既爱上了郊游,也爱上了书。丈夫极力支持她,节假日常常驾车在城郊的山头转悠。一个假日,夫妇俩登上都历山,蓦然回首,却见悬崖边的书屋。

几间平房极为别致,泥巴色的墙垣上悬挂着松竹梅的图画,色调清新的地板上摆放着书桌,周边靠墙壁的书柜里呈放着各种古今中外的书籍。

好奇的杨姐走进书屋,顿时沉迷在淡雅书香和静谧祥和的气息里。再沿着书屋遛了一圈,屋前的悬崖边视野极为空旷,一江平湖和大半个万州城尽收眼底;屋后是青山、绿野,闻得见泥土及庄稼、蔬菜、瓜果的芳香,听得见狗吠、鸡鸣和鸟语。

杨姐仿佛找到了治愈焦虑的妙方,或沉浸在书屋的墨香里,或沉醉于幽静的檐廊边,或沉心于田间地头的泥香、菜香和果香里。

读一本打开心灵窗户的好书,聊一阵热乎乎的心语,饮一杯温润的咖啡,喝一盅清香的热茶,吃一碗暖心的菜包面,买一篮山农的土鸡蛋,杨姐开心得乐不思蜀,不想离开这个令她心旌荡漾的地方。夜幕降临,初上的华灯将如梦如幻的平湖粉饰得扑朔迷离,她才和丈夫尽兴而归。

杨姐成了都历山书屋的“常客”。几个月下来,她放下了名利,让她心烦的忧郁也化作了开心和快乐。

说起都历山书屋的问世,碧娟最感激都历山上的王大娘。

阳春三月,正在忙里偷闲选择书屋地址的碧娟驾车途经万州长江二桥时,顿时觉得对面的都历山好大好高,径直开了上去,停在小地名叫枣子垉的地方。

在枣子垉,她和一位老大娘萍水相逢。

月光淡淡地升起来,碧娟围着老大娘家那几间闲置的房屋转了又转,伫立屋前的山崖边,浩浩大江、碧波平湖、灯火湖城的奇妙景象,让她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碧娟竟脱口而出:“大娘,这几间房我全都租下来。”

原来,老大娘名叫王传贵,老伴驾鹤西去,与碧娟同龄的儿子常年在城区创业,留下她独自一人住在都历山上。

“你一个年轻姑娘挣钱也不容易,头年的租金免了。”老大娘大方又开朗。

碧娟自己设计装饰图案,在单位上班的丈夫负责木工、手工,房屋内外的植被也就地取材……从此,都历山的悬崖上就有了碧娟和读者的温馨书屋。

和慈眉善目的老大娘一来二去,碧娟就称呼起她王妈来。

那些新鲜可口的水果、蔬菜、土鸡蛋,大多是碧娟从王妈那里买来的,读者吃得放心又开心。

都历山书屋经口口相传,前来打卡的读者越发多了起来,最多一天四十余人,碧娟忙碌得越发起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