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4年09月27日
□刘成(重庆)
立秋过后,天气本应转凉,却依然热得要命。阳台上原先各色苍翠的植物,经不起连日流火般的炙烤,干枯得像燃烧过一样。跟着日甚一日萎靡的,还有活在这个火炉一样城市里的我。
又接到学校的通知,开学的时间再度延期。刚开始还因开学延期而欢呼雀跃的孩子,在空调屋里关得久了终也开始烦躁不安。他嘀咕,今年夏天,怎么过不完了,就像老师上课拖堂一样。
注视着吹着冷气、喝着冷饮还浑身不自在的小孩儿,我不禁想起了从前。那时家里没有电扇,空调更属不敢想的奢侈品,炎炎夏季,只有几把半新不旧的大蒲扇供我们消暑。
夏日黄昏,干完家务的母亲,会在客厅放上两张条凳,再搬来两张竹凉板,安稳地铺在条凳上,接着就用湿漉漉的毛巾把凉板全部打湿,最后再把凉板仔仔细细地擦一遍。先前用手摸起还烫手的凉板会变得既干净又透着丝丝凉意,我们一家人晚上睡在上面时会感觉舒服一些。
夜深人静时,等我们三兄妹都洗完澡睡下后,母亲会在离凉板不远处点燃一根蚊烟儿放好。待一切收拾妥当,她才会坐到我们身旁,手里的大蒲扇对着我们的身体一下一下地摇着。蒲扇也是打湿过水的,于是我们身体周围拂过的习习凉风里,蕴含着冰凉的湿气,似乎能更快地将我们身上的燥热驱散。蚊烟儿燃烧时,飘出特有的木灰熏香味,氤氲着夏夜如水的月光。母亲身在暗处,瘦弱的身体变成了一道瘦小的剪影。她手里的蒲扇仍在不疾不徐地摇着,一只手扇累了就换另外一只手,就这样两只手交换着不停地扇风,直到我们三兄妹安然入梦。
有天夜里,半梦半醒间,我在母亲怀里迷迷糊糊地睁了下眼,又马上睡得不省人事。次日清早,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原来昨晚半夜,睡觉时喜欢横七竖八的我不小心滚到地上去了。母亲听到响声起身来看,摔得“砰”的一声的我,安静地保持着摔下去的姿势,一动不动地蜷在地上,居然没有半点要醒的意思。直到母亲将我从地上抱起,准备放回凉板上,我才半睁了下眼。母亲把我放到凉板上,瞬间我又沉沉睡去,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最后,母亲宠溺地对我说,你们小娃儿的瞌睡才好睡哎。
每年总躲不过气温高得离谱的几天。夜里我被热得难以入睡,不停地哼着,恹恹地追问母亲,好久才不这么热了。母亲边加快手里蒲扇摇动的速度,用力朝我身上猛扇几下,边柔声安慰我,立秋过后就不会这么热了,如果你实在热得受不住,我就再拿湿毛巾给你擦下身子。
母亲拿来湿毛巾的“物理降温”只管一时,于是,我开始眼巴巴地盼望立秋。
立秋那天,天空即使只飘落微风细雨,母亲也会欣喜不已,她说,今年秋总算“顺”过来了;如果没下雨,母亲便会一脸焦虑,喃喃叹息道,哎,今年秋没有“顺”过来,后面会晒死24个“秋老虎”。
母亲来自农村,即使来城市生活多年,她仍十分关注每年的节气变更。
我会问母亲,什么是“秋老虎”?
母亲说,立秋有“顺秋”和“反秋”的说法。要是立秋当天有雨,不管雨下多下少,这种立秋就被称为“顺秋”;如果一滴雨都没有下,则被称为“反秋”。一场秋雨一场凉,顺秋年份往往凉快得比较早,而“反秋”往往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夏天的高温,每天都是火红大太阳天气,这就是晒“秋老虎”。
今年秋天,看情形就是母亲在时所说的“反秋”了。临近中秋,雨依旧不见踪影,阳台上的植物终于失去了最后一点儿生机。我蹲在夕阳黄昏里,默默地将空出的花盆清理干净,堆在一起,放到墙角。这时,有一缕清凉的自然风抚摸我的后背,像一把湿了水的大蒲扇摇过一样。
人经历了漫长的酷暑,才会对清秋如此渴望。有些人,哪怕走了很多年,依然会让人在某些时刻,特别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