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兜底保障监督 推动社会救助政策精准落实

版次:06    作者:2024年09月27日

大竹县清河镇纪委工作人员在社保窗口比对参保信息。(黄伟 摄)

通川区纪检干部走访群众,开展“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线索收集。(吴卓娥 摄)

“这张入户调查表上怎么有修改的痕迹,而且是在最关键的人均年收入一栏,这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大竹县第九巡察组在开展常规巡察时提出了疑问。

今年6月,大竹县纪委监委在县委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中发现,清河镇某村副主任董某在为杨某办理低保时提供帮助。“我想到他女儿和我既同为村组干部,又是老同学,觉得能帮则帮,没想到触碰了党纪。”董某在审查过程中讲道。

经核查,董某在上报《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审核表》时,代签其余村组干部名字,且涂改收入数据,将本不符合低保的杨某纳入低保范畴,违规领取医保补贴1.39万余元,最终董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达州市纪委监委开展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专项监督,守护社会救助资金安全运行的缩影之一。

社会救助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推动民政部门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治护“保”,坚决守牢民生保障底线。

在专项监督中,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基本职责,结合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反馈问题,通过“室组”联动监督检查、信访举报等渠道,摸清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工作中易存在伪造、篡改缴费记录欺诈骗取社会保险基金,违规、重复领取社保待遇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违纪违法风险情况后,针对性制定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将社会救助资金管理、贯彻落实社会保险经办内控管理办法等方面纳入监督重点,并统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力量,加大对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办理中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漠视群众利益行为及背后存在的“责风腐”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共追回违规领取资金4.35万元,查处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腐败和作风问题15个、立案15人、党纪政务处分15人。

达州市民政局作为牵头实施养老社保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单位,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压实责任,督促市民政局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全面排查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在身份核验、审批发放、监管执行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对应建立问题台账。同时,继续加强数字监督,依托市经信局“城市大脑”数据资源,定期开展信息核查比对,发现疑点信息及时预警,定期进行通报,督促核实整改,实现救助“全周期”监督。

“为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我们督促市民政局与公安、人社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强化数据核查比对,进一步做好前移风险防控,强化事前预防工作。”据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检查出的部分案件问题背后,也暴露出相关单位存在纪律教育不深入、内控监管流于形式、责任人履职不到位等漏洞。

对此,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运用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违纪违法人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打击社保领域欺诈骗保行为力度的同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症结,建立完善各级监督检查责任制度,明确县级“三个100%+一个30%”抽查监管任务(即:备案管理对象、系统拦截对象、信访举报对象100%实地核实,新申请对象30%抽查),通过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基层规范落实救助政策。

大竹县纪委监委整合监督力量,用好村级纪检监督员,对全县“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开展“小切口”专项整治。针对监督发现的经办单位存在不规范审批、死亡人员领取养老保险、侵占挪用社会救助资金等问题,及时向县民政部门制发监察建议书,督促其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各项救助政策精准落实。今年以来,该县在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组织处理2人,涉及违规领取社保补贴1.96万余元。

通川区纪委监委强化数据分析精准纠治惠民资金乱象。围绕近亲属备案、“一卡通”拦截、信访举报3个方面涉及的13个乡镇入户开展走访排查,目前已走访安云、磐石等9个乡镇,低保近亲属备案53户,一卡通拦截26户,信访举报4户,发现疑似违规享受低保2户,并对应纳未纳,应保未保的进行了清理排查,新增低保5户11人。与此同时,该区纪委监委坚持关口前移,对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经办流程、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体检”,通过问题线索起底、清单化监督整改、制发提醒提示函、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靶向发力、精准施治。

“社会救助金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以有力措施推动其资金安全管理,构建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的‘防火墙’,确保每一笔钱都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达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严格按照专项整治的有关要求,全面抓好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整治,对发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坚决整改,以专项整治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管理,确保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