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2 作者:2024年09月20日
邓拥军 年过五旬,外表憨胖,内心柔软,说话、唱歌都操一口纯正的麻柳腔。在达城马路上执勤多年,得过几个奖章,拿过几本证书。一个连“的地得”“定补状”都弄不醒豁的家伙,听说不想当作家的交警就不是好交警以后,业余时间拿起笔来开始涂抹自己的文学梦,随心随喜随记,就当给生活添料加色。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草原五班待的地方既偏远又条件艰苦。然而,就是这样的地方却成了许三多成长的舞台。在很多老兵眼里,草原五班是“新兵的墓地,老兵的天堂”。新兵在这里,很快就会被消磨掉意志,枯燥的环境很容易让人走向颓废;老兵在这里,没有了部队纪律的约束,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许三多到草原五班后,依旧保持着新兵连的作风,每天早早起来出操、整理内务,甚至还帮老兵整理内务。因为许三多的“不合群”,让其他老兵感到了愧疚和不适。草原五班的老兵早就习惯了散漫的生活,突然来了一个“模范”,让老兵的拉垮与许三多的自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致后来,许三多凭着自己的执着彻底改变了草原五班。
在我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也曾有过许三多在草原五班那样的经历。草原五班至少还有一个班的建制,而我的经历却是一个“光杆司令”。
“百万大裁军”后,随着一些部队的裁撤,有些营房就空置了。1989年秋收后,我被连队派到一个叫宽河坝的地方去守护空置的营房。
宽河坝就如其名字一样,在四周高山环绕的地方,有一块很大的河谷平坝,旁边有一条从山里奔流而出的河流,水流湍急,拍打着河中的乱石,发出巨大的轰鸣。
秋收后的宽河坝,四周是葱茏苍翠的青山,白墙黛瓦的农舍散落在山脚下的坝子里,湛蓝的天空下有袅袅炊烟,稻草就像仪仗兵一样列阵在稻田里。不得不说,这里的景色很美。然而,对于我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兵,哪有心思去欣赏这些乡村美景。我纠结的是,为什么连队要把我派到这么偏远的地方?
送我的连队驾驶员帮我卸下背包和大米后,原先在这里值守的一位战士简短地给我作了一些交接,便搭乘送我的车返回连队。安顿好后,我在空旷的营区里熟悉情况。曾经能住一个团的营房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孤独感瞬间将我紧紧包裹。
一个人的夜晚总是十分漫长,虫鸣蛙叫,河水轰鸣,山里那些不知名的动物也会在夜晚发出奇怪的叫声……当了三年兵的我,害怕得用被子蒙头,在这个山村的夜里无法入睡。听到公鸡啼鸣后,我才安心迷糊一阵。
突然从紧张而有规律的连队生活变成一个人孤军生活,我的生活失去了约束,全凭自己随心所欲。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直到有一天,我睡得腰酸背痛,饿得手脚发软,心里不禁一惊:别忘了,我可是一位兵啊,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给自己制定个作息时间,这个好办。难就难在一个人的生活,油盐酱醋一样都不能少。司务长把每个月的伙食费给我,吃好吃差全凭自己安排。买菜要去附近的镇上,又不通公交车。难得去镇上一回,我就买些能存放的蔬菜,那时生活费也少,如果没有计划,是会闹“饥荒”的。我经常是早上煮面条,中午米饭加炒菜,晚上用中午的剩菜再煮点东西吃。一个星期去镇上买一点肉改善一下生活。一个人,也要把生活搞得有滋有味。
后来,有一支通信部队因营房修建,暂住进我看守的营房大院,这下可好了,营房院里又有了嘹亮的军歌声、沸腾的口令声、悠扬的军号声,还有英姿飒爽的女兵。那年国庆节,暂住在营房院里的通信部队还派人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国庆会餐,那支通信部队的首长还让我与他们同坐一桌,把我视为“座上宾”。我虽然只是一个兵,但毕竟是代表营房权属部队。
面对孤独、枯燥和寂寞,我比以前更爱接触人了。有一天,我在营房院门口遇到一个手里拿着《读者文摘》的姑娘,便上前搭讪,问她可不可以把书借给我看?姑娘大方地把书借给了我。与姑娘逐渐熟悉后,才知道她住在山里面。她陆续给我送来了好几本小说,让我打发时光。偶尔相遇,我们也会在营房院大门口聊聊天。直到有一天,在营房院门口,姑娘告诉我,她要去西藏了。我心里顿时一阵酸楚,才发觉已对她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其实,我早就知道她要去西藏,因为在她借给我的书中,我发现了她给我夹带的一张字条:“军哥,明天你可以借口还书来我家。你沿着进山的公路,大约走上五六里便能看见一座吊脚楼,那就是我的家。你若来,我会在吊脚楼下等你。你若不来,过几天我也要去西藏了,借你的那些书就全部送给你了。”我看到这张字条时并非无动于衷,只因士兵不准在部队驻地谈恋爱,这是部队的纪律,我必须遵守。
村里的理发师是个年轻人,和他熟悉后,我有一天突发奇想,想把头发烫成“大波浪”。理发师在我头上施展他的手艺,先用药水把头发烫曲,又用电吹风吹出时髦的发型,再用摩丝固定发型。没想到村里一位平时经常给我拿菜的大娘看到后,不但没有夸我时髦,反而说我顶着一头烂“鸡窝”,哪有平头配军装帅气?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大娘在善意地批评我。这身打扮不但违反部队规定,而且因摩丝抹得太多,导致头皮痒得难受。我赶紧去找理发师,又把头发剪成了标准的平头。
三个月后,连队派战友来接替我的工作。尽管在那里的时间不长,也如许三多在草原五班一样,虽然我没有许三多那样执着,但是我至少保持一个战士的自律,在自由散漫的日子里,没有沉沦和颓废。
今年八一建军节,当年部队的营长、教导员、连长、指导员、司务长竟相约一起来达州看我。我问连长和指导员,当年把我派去宽河坝是不是因为我不听话?连长告诉我:“当年,我们汽车连急需一个有责任心的炊事班长,炊事班长不但要有好厨艺,而且还要具备统筹和计划安排的能力。那时你才二十岁,把你派去宽河坝就是特意锻炼你。一个人独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靠你自己去计划安排。你具备这些能力以后,连队才把你调回来直接当了炊事班长。如果你不当炊事班长,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你。你看,三十多年后,我们能相约一起到达州来看你,充分说明我们都认为你是一个好兵,是一个优秀的士兵。”连长的一席话,让我的脸绯红。
当年内心的纠结已经释然。部队是个大熔炉,让我学会了服从、忍耐、敬业、勇敢、自律、珍惜……这也是我多年后仍十分怀念军营生活的原因。岁月无声,时光留痕,我们努力过的每一个日子都变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