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4年09月13日
通川区巡察干部走访了解缺水情况。
渠县纪检干部入户核查群众饮水工程落实情况。
渠县望溪镇纪检监察干部对村民自来水安装情况进行回访。
日前,渠县静边镇纪委收到群众反映,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静边镇多地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收到该问题后,静边镇纪委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政府报告,督促镇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一台大型供水车,抽调人员组建抗旱突击队,深入白鹤、金星、花龙、白泥4个缺水严重的村(社区),全天为群众义务送水上门,解决群众用水的“燃眉之急”。
农村供水保障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农村居民福祉、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展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以来,达州市纪委监委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主动作为,把群众关切的农村供水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会同市水务局有力有序推进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
“农村供水跨度大、环节多、链条长,涉及地方政府、水务主管部门、供水单位、用水户等多个主体,必须紧盯责任落实,统筹运用各类监督力量,织密监督网络,才能确保监督质效。”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市集中整治办制发《关于进一步突出重点、上下贯通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的工作提示》后,市纪委监委向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县级分管领导发送工作提示,督促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主责主业,要求“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调度推动“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整治工作,严肃整治部署落实不坚决不到位、工作不务实不扎实等问题。
“你们平时是怎么检测水质的?检测后的台账在哪……”8月30日至9月4日期间,市纪委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联合市水务局组成了8个专班督导组,采取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暗访等方式,重点围绕抗旱保供和农村供水项目推进等方面,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群众诉求较多的乡镇开展监督检查。在监督中,发现少数村庄规模化供水已覆盖但未使用、部分工程存在水质不达标隐患、供水工程标准较低等17个问题。监督检查组分别召开情况反馈会,向发现问题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集中反馈和现场督办,要求将问题逐个过筛,既推动解决具体点位上的问题,也促进面上问题的系统整改。
同时,各县(市、区)水务局依据市水务局下发整治行动方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发工作方案,确定监督重点,联合各地纪委监委有力有序开展全覆盖大检查。截至目前,通川区移送问题线索2件,处分2人,追缴退赔0.495万元;达川区完成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建设34处,自查问题4个,督促整改问题2个,移送问题线索1件;万源市对31个乡镇开展全面排查,发现问题118个,分类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大竹县对31个场镇供水管网进行新建改造,联合公安、卫健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处罚金额2万元;宣汉县全面梳理农村饮水信访问题,向市水务局移送问题1件,向县纪委移送问题线索7件;开江县排查发现问题3个,受理农村饮水信访问题5个,已督促整改5个;渠县移送问题线索2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3人,追赃挽损4.641万元。
除了做好检查督导,达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在切实推动解决群众用水难题。近日,开江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在走访中听到有群众反映天气炎热干旱、吃水困难,经过实地走访查看并联系县水务局将相关问题反馈,县水务局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后发现,由于近段时间天气干旱,为满足当前农村供水需求,供水单位采取了增加供水水压的措施,但由于农村供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设备相对老旧以及维护保养不善等原因,导致功能退化,部分地区水管损坏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县水务局启动并全力推进开江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先行开展管网建设施工,全力保障群众供水需求。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江县纪委监委积极通过实地走访和督促县水务局组织自查,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充分发挥跟进监督、贴身监督的派驻监督优势和作用,发现了部分地区农村供水还存在问题,要求县水务局分类建立工程台账和问题台账,划定责任期限,对标问题及时整改销号,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作用,督促乡镇完善安全饮水管理相关制度,落实好集中工程管护、水价定价等相关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设计,第一时间组织施工班组开展管网敷设施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多工作面同时开工建设,保障主管网施工与抢抓讲治片区以及任市片区二、三级管网施工并重。
“我们将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切实强化责任落实,选择工程进展慢、问题反映集中的部分区县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工作推进缓慢、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坚决纠治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对履责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健全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主体责任格局,合力抓监督、共同促落实,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达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