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4年09月09日
退休后的刘家平。
从教42年,达川区管村初级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家平尽其所能,把达川区管村初级中学一步步建设成了他心目中更好模样。他始终用师德标兵、教学行家、教育理念先行者的标准鞭策自己,把学生和教师的成长装在心里,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先后获“达州市情系教育模范教师”“达州市优秀教师”“达州市学校德育先进个人”“达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管村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行为习惯好,发展后劲足。”曾有达川区高中学校的校长这样评价管村初级中学。这,也离不开刘家平的努力和付出。刘家平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厚摞教研论著,闲暇之时,他就会学习前沿教学管理经验。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先看当地的学校,大中小学都看,凡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他就会记在心里,然后用到管村初级中学管理上。他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教育方法。一次在重庆北站候车时,听到广播在宣传文明习惯,他突发奇想:这个方法是否能用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呢?回学校后,他立即整理了一套学生行为习惯标准,在课余时间用学校广播播放。一段时间后,老师们惊奇地发现,说脏话的学生少了,食堂浪费现象少了,校园里追逐打闹的少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改善。
刘家平坚持以“培养文明习惯,奠基美好人生”信念,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从学习生活细节入手,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撰写的德育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他也被表彰为市级德育先进个人,学校获得了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市德育先进学校、市校风示范学校等数十种市县级荣誉称号。
“带领孩子考出去是每个乡村教育者的使命,不少农村学校都十分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但我发现,有些农村学校似乎只在意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刘家平说,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他在学校办起了音乐、舞蹈、体育等社团,让学生的兴趣在学校得到长足发展。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均有亮眼表现,“孩子们更加自信了,学习也更加自觉了。”刘家平说。
刘家平主持学校党政工作以来,规范学校管理,努力改进办学条件,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在历年中考屡创佳绩,学校也因此成为初中优质教育的品牌学校,在全县综合考核中长期名列第一名。
即使身为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家平也始终不曾离开教育三线,直到退休前,他还在从事初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他不断探索语文单元教学途径,逐步总结形成了“激兴趣,讲规律,教方法,养习惯,重训练”的语文教学模式,坚持“分层要求,分段达标”,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练习写作,每周一定期提交练笔作文和书法练习,即使工作再忙,都会及时评阅他们的作业,激励他们不断突破与创新。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从初一开始坚持每周写2至3篇练笔作文,在毕业会考前平均写作量可达240篇,是常规练习的四倍之多。满分100分的语文试卷,他所带的年级平均分就有80分。
42年来,刘家平在平凡的教学和管理岗位上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自己对教育的爱和执着诠释着一位乡镇初中校长的教育情怀与责任担当。
□记者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