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0 作者:2024年07月19日
不同品牌的鱼竿。
不同品牌的饵料。
每年3至6月是大多数鱼类的繁殖期以及幼鱼的成长期,为进一步保护自然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达州市于3月1日至6月30日,对所有天然水域,以及州河主城区9公里、小河嘴、铁路桥以下至金龙大桥以上严禁一切捕捞行为,包括垂钓。禁渔期结束后,达城钓鱼经济迅速升温,钓鱼的市民越来越多,渔具店的生意也火了起来。
渔具店迎来销售旺季
挂饵、抛竿、收放线……禁渔期过后,州河两岸又热闹了起来,在一些水流平缓河段,随处可见钓鱼爱好者的身影。
近年来,钓鱼运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路亚等钓鱼方式渐成时尚,深受年轻人喜爱,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达城一些渔具店的生意也随之火爆。
“自从6月30日禁渔期结束后,最近半个多月前来购买渔具和饵料的市民越来越多,还有不少新手前来选购一些基础装备,去体验钓鱼的乐趣。”据西外春兰路附近一家渔具店的老板黄女士表示,他们店里各种钓鱼装备一应俱全,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一把的鱼竿都有。
交谈的间隙,店内又来了两位钓友购买饵料。他们花30元购买了两包净含量450g钓鲢鳙专用的饵料。黄女士告诉记者,“前来消费的市民主要还是以买鱼线、鱼钩和饵料为主,这几样是消耗最大的,而鱼竿比较耐用,更换频率不高。”
据黄女士介绍,禁渔期的四个月,平均每个月能销售一万元,7月到目前销售额已经超过万元了,按照往年来看,每年的9月、10月、11月,天气转凉,将迎来垂钓高峰期,生意也是每年最好的时候,平均每个月能销售两万元。
钓友:主要是在娱不在鱼
“老板,这个路亚多少钱一把?”正在选购路亚的90后市民蒋先生说,他准备用路亚去钓鳜鱼和翘嘴等。
据悉,路亚是一种钓鱼方式,利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捕食原理,用橡胶、塑料、木头、金属、动物羽毛等制成的仿生型假饵模拟小鱼游动,由此吸引鱼类对其攻击咬钩。
“6月30日那天晚上我就在整理到河里野钓的鱼竿和饵料,提前还约好了几个钓友。7月1日凌晨三点多,我们开车来到河边开钓,直到天亮才回家。”蒋先生告诉记者,禁渔期这段时间,他要是想钓鱼了,就会去朋友的鱼塘过一下瘾。现在禁渔期过了,他周末遇到空闲时间就会到河里垂钓。“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钓到几斤鲫鱼;若是‘空军’的话也无所谓,反正是在娱不在鱼。”
据蒋先生介绍,钓鱼还有“五险一惊”:高温中暑、蚊子的骚扰、永远差一个装备、钓到鱼了还要继续折腾、钓不到鱼心里难受……其实还不止五险。“一惊”,更不用说了,一个月消掉十斤大肉,还晒得黝黑,自己都能把自己吓一跳。
“在钓鱼时,确保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轻易下水,避免溺水。应远离高压电线和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以防触电。炎炎夏日,还需防中暑,以及防止因鱼钩勾住眼睛或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蒋先生告诉记者,钓鱼最好是结伴而行,相互有个照应,以防不测。
通过钓鱼改变不良习惯
记者采访到一位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程先生,他在去年也成了一位钓鱼发烧友。
“我常年伏案工作,经常和电脑打交道,周末的时候,消遣的方式要么是和朋友们打牌,要么就是耍手机、刷短视频。这样的生活工作方式,导致我颈椎腰椎都不同程度出现损伤。特别是视力下降非常严重,而且睡眠质量也非常差。后来我和楼下的一位邻居交谈时,得知他经常钓鱼。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是身体素质很不错。他告诉我,钓鱼,在大自然中亲山近水,可以舒缓心情,调节视力,比打牌好多了。”程先生饶有兴趣地给记者讲述起了他和钓鱼结缘的故事,“我抽了个周末在邻居的带领下到凤凰山一个水库去垂钓。那一天虽然没有钓到什么鱼,但是和那些钓友的摆谈中得知了很多有关钓鱼的趣事,垂钓时精神高度集中,也不会去想到玩手机。晚上回到家中,入睡也比往日快得多。”
从那以后,程先生便开始“拜师学艺”,购买了钓鱼的基本装备,刚开始只图便宜,购买的都是几十块钱到一百多的鱼竿,质量还是不敢保证。越到后面购买的装备也越来越多,陆陆续续已经投资了几大千元。
如今,一到周末,程先生就约上钓友,前往达城周边的池塘、水库去垂钓。“我钓鱼就没有想过能不能钓到大鱼,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远离手机和牌桌,让自己的身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郝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