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成长

——读《鼹鼠的月亮河》

版次:08    作者:2024年07月19日

□董运生(重庆)

一般来说,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审美需求和阅读水平,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既要展示童心童趣,也要具体可感、形象鲜明,并以动人的情节引起儿童的兴趣,在悦读中实现教育目的。

《鼹鼠的月亮河》是王一梅的代表作,曾被誉为“最美的童话”。鼹鼠米先生一家生活在美丽的月亮河畔,米加是米先生的第九个儿子,但却和家族的其他鼹鼠不同——他有着黑色的毛,且不想像父亲、哥哥们一样从事挖掘工作,他喜爱发明。遇到尼里之后,他决心为尼里设计一台洗衣机而离开了月亮河。在随后的日子里,米加认识了魔法师咕哩咕,并与乌鸦一起战胜了老鹰。故事的最后,米加回到了月亮河,最终帮尼里设计出了洗衣机。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而成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由萌芽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米加自幼就显现出了爱动脑筋的特点,尽管米先生希望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挖掘专家,但米加并不喜欢父亲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他喜欢并执着于发明。为了实现为尼里发明一台洗衣机的梦想,米加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寻梦之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是关于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孩子虽小,但只要心智正常,就会有自己的选择。父母都爱孩子,都时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为孩子设想人生道路。于是,孩子与父母之间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在矛盾的处理中,父母不妨跳出“父母——子女”这一地位不平等的关系,试着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将孩子视作一个个体,在尊重、理解中与孩子对话,以达到理想的最优解。

理想是成长的指路明灯,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努力。挖掘是鼹鼠的特长,米先生和其余八个儿子都是出色的挖掘专家,他们对米加从事发明的想法不解。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米加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购买设计洗衣机的零件,米加来到书城,与咕哩咕一同表演魔术。尽管米加在表演时不慎变成了乌鸦,但他也没忘记对尼里的承诺。变成乌鸦后,米加曾伤心过,但很快就与乌鸦黑炭、红辣椒建立了友谊,并在与老鹰的斗争中展现了责任与担当。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漫长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需要不断地去应对和克服,不断地积累经验教训,不断地实现心智的强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命题。我们会有亲人和朋友,也有可能会遇到对立者甚至敌人,我们要学会去爱,学会尊重与理解,也要学会去斗争与和解。亲情和友谊给成长以动力,斗争与和解则使自己变得强大。

出走与回归是人生历程中的两个重要词语,重新回到月亮河后的米加长大了。回首这一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哪里,米加都对做什么样的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我是谁”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前提,“做什么样的人”则是对“我是谁”的诠释与确认。“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