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

版次:08    作者:2024年06月07日

□李晓(重庆)

端午,在天幕里闪烁着温润的光晕。

端午节快来了,我妈几天前就开始忙碌。糯米、红糖、红豆、枣子、花生……这些食材,要用老家村子里产的,粽叶要老家院子里的芭蕉叶,蒸粽子的竹蒸笼也要来自老家,这样蒸出来的粽子,才有当年老家那种地道的味儿。

我妈进城后,会在端午那天一大早,以传统古法蒸粽子。锅里水汽腾腾,大蒸笼里盛满了饱满憨实的粽子。去年端午节,我妈蒸了一笼粽子,我爸一个都没吃完就翻了翻白眼。我妈说,老头子,你胃口大点嘛。我爸说,你以为我才五十岁啊。早些年,我爸可以一口气吃上六七个粽子,吃得饱嗝连天,我妈还鼓动他,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直到我爸吃得几乎挪不动脚步了,瘫坐在那里,显出对人生满足后的疲惫之态。

粽子吃不完,我妈就忙乎着给小院里楼上楼下的邻居送。她伛偻着身子,还赔着笑,挨家挨户敲响门,柔声问:“有人么?”人家探出头来,一看又是我妈来送粽子,客气地收下,还喊她进屋去坐坐。

当初进城,我妈特别不适应城里人一回家就“嘭”的一声关上门,那刺耳的声音仿佛把她狠狠地推了一个趔趄。我妈就用在老家生活时的古道热肠,把整个小院人家的一层厚茧心,一颗一颗给焐热了。后来,楼上楼下关门的声音都变轻了,吃饭时常常敞开门,哪家有啥好吃的,会端着菜碗送上一份,分享一下。

这些年来,一些传统节日的味道,在城里似乎变得淡了。那些年在老家村子里,过节最大的奢望就是满足几顿口腹之欢。而今对食物的守候,早已没有了那些年的热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困扰着城里人。过节的憧憬也如昨夜星辰闪烁,天边的星隐藏在云层里了。

我爸也常叹息过节的气氛淡了,我妈不服气,质问我爸,哪里淡了嘛,是你人老糊涂了。前年端午节,我爸考问我妈:“你晓得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么?”我妈从厨房出来,拍打着围裙说:“端午节就是端午,有个啥来历。”于是我爸的那点文化就派上了用场,跟我妈娓娓道来。

我妈弄不明白传统节日的来历,但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些节日来临前,她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里,都要认认真真操办。清明给先人烧冥钱,端午蒸粽子,中秋做老月饼,春节为了除夕晚上的团年宴,更是从腊月开始就忙得团团转了。这些节日,都少不了一大桌丰盛的家常菜,有时也用来款待像周老头这样的老友和邻居新友。一桌飘香的饭菜,也是为我打开一扇门设置的密码,是灯海摇曳里接头的信号。

文友张五毛说,我们的生活是一块粗布,只用很少的一点来缝制欢喜幸福,其余都变成了对付生活残渣的抹布。风尘滚滚的行走中,我停顿下来,望一望我妈在节日里磨盘一样缓缓转动的身影,突然明白,这些节日里的忙碌,对她来说,是一种不会停下来的仪式,而这种仪式抚慰着她的心。因为我妈的心里啊,有一个嗷嗷待哺的黑洞,那黑洞里,有对亲人归来的殷殷等待,有对邻里表达和睦关系的真切心情。

今年端午,家里会少一个人,他就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的我爸。但我还是要好好地过上一个端午节,我的人生还有来路,我妈还健健康康地活着呐。多陪陪您,妈妈,有您在的端午,人世美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