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清风“连心”守护民心

力解群众“急难愁盼”

版次:06    作者:2024年05月24日

“真没想到这2000元的‘资料费’还能失而复得,有纪委在,正义就不会缺席,辛苦你们了!”近日,通川区碑庙镇返乡创业群众王治剑向该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2022年9月的一天,王治剑拿着申报一次性返乡创业补贴资料咨询政策的时候,工作人员让他交2000元资料费。“当时很疑惑,资料是自己准备的,他们说是资料费,为了成功申报补贴,也只好硬着头皮交了钱。”据王治剑回忆说。

今年4月,通川区纪委监委在查办的一起案中发现该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某的有关问题线索,随即开展调查核实。经查,周某侵害群众利益,在王治剑申报一次性返乡创业补贴时索要资料费2000元。目前,周某已被严肃问责处理,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通川区纪委监委着力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有事找纪检”工作,让群众信任监督的一个缩影。

自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纪委监委深化巡视巡察,用好大数据平台,积极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全面起底问题线索,清除困扰群众的顽瘴痼疾,共起底问题线索228条、案件222件。

为了推动实现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该区纪委监委强化问题导向,找准监督的切入点,做到群众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以最坚决的态度,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关心关爱、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16组组长骗领征地补偿,收取好处费……”

“您反映的问题已记下,我们会马上核实……”

连日来,在该区各个乡镇街道、村落院坝、田间地头,频繁出现“有事找纪检 您说我来办”流动接访队的身影。他们或是开院坝会,或是入户走访,或是发放“连心卡”,面对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分别建立“问题线索、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工作建议”四类台账。

让“群众盼的事”成为“干部干的事”,离不开压力传导。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紧盯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问题,紧扣整治中的节点、弱点、堵点,跟进监督、全程监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提灌站抽水设备损坏,没法抽水,影响农作物灌溉。”今年4月初,罗江镇红梁村六组村民胡中安向正在村里走访的纪检委员反映。

收到群众诉求,该区纪委监委立即发出督办函,以监督责任撬动主体责任,一周后区农业农村局下达了提灌站维修资金3.9万元,红梁村委会立即组织人员对该提灌站进行维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提灌站便修好投入使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有事找纪检’聚焦的都是民生问题,带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监督,深挖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一件件可感可及的具体事,打动人心、唤醒信赖,推动实现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设立群众信访接待点123个,深入基层开展走访、接访17884人次,发放“连心卡”15295张,收集问题880个,解决751个,发现问题线索数22个,立案人数8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吴昊 通讯员 何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