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4年05月10日
通川区梓桐镇纪检干部现场查看六姐生态家庭农场水渠建设情况 (何上明 摄)
大竹县柏林镇纪检干部回访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情况 (唐毅 摄)
“咕噜噜……咕噜噜……”伴随着清脆的流水声,新挂果的果树在水渠的灌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整片果园绿意盎然。
“果园用水有了保障,今年的收成更有信心了……”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通川区梓桐镇宝泉村六姐生态家庭农场的孙代燕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此前,通川区纪委监委干部在深入基层走访时了解到,梓桐镇宝泉村部分果园会因汛期水土流失、旱期缺水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果树枯死的情况后,立即发出督办函,并跟踪督促解决群众的难题。不久后,一条长1.2公里的渠道就贯穿在200余亩的果园中,不仅为果园提供了灌溉,还为当地的农田引水提供了保障,直接惠及当地186户共954名群众。
问题的快速解决,正是达州市纪检监察干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成效。
自今年达州市“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暨“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联合大接访活动启动以来,达州市纪委监委践行“纪委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多部门走进基层,通过集中大接访的形式,面对面、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有效反应发生在身边的腐败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前不久,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渠县李馥镇高硐村,对村民杨华兵进行回访。今年4月,杨华兵向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反映,村内的事务一般都通过宣传栏公开,但由于自己年纪大了看不清,文化低不识字,希望村里可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的方式,向村民通报村上的大事、要事。收集到诉求后,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问题向当地村委进行了反馈,并督促解决。
“我们此后的几天立即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对重大村务进行了通报,对大家关切的土地流转费问题进行了宣传解释,并积极协调承包商支付了部分土地流转费……”高硐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村委还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将定期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像杨华兵这样,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活动帮忙解决实际问题的群众不在少数。据悉,仅2024年一季度,全市共计接访群众1315人次,收集问题线索18个,立案8件,处分4人,组织处理3人;收集民生诉求1017件,已解决935件;收集工作建议18件,采纳18件;收集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5件。
据了解,今年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的大面积收集和解决,得益于达州市纪委监委实行“领导包县、室组地包乡、基层纪检组织包村”模式,坚持以接访为主、走访为辅,聚焦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和重点问题开展驻点接访、流动走访、包案下访。
在“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暨“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联合大接访活动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对群众反映问题逐一甄别、精准发力、靶向施治;信访举报部门从日常信访反映中筛选出群众反映最多、问题最突出的民生领域问题,综合运用预警提醒、交办督办、专项治理等方式推动解决,助力“无重复举报乡镇建设”,健全完善“纪委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实效、完善监督体系、破解监督难题,从源头上实现信访举报“降总量、去存量、遏增量、高质量”目标。
“细微之处见真情,最是‘小事’暖民心。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联合大接访活动,推动点上的问题面上改、共性的问题制度改、眼前的问题长远改,真正做到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达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达州日报社见习记者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