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4年04月12日
□廖天元(四川)
不同时期去阆中,关注的点也不一样。二十年前陪科室兄弟姊妹去,走街串巷,登高望远,纯粹是为了看风景。我给他们提包、照相,累并快乐着,至今那些青春时光仍回味悠长,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此次再去阆中,却是为了看“醋”。
阆中作为全国四大古城之一,看点很多。比如古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时光包浆的痕迹。还比如张飞庙、贡院、天宫院……都有耐人品味的传说和故事。
不过阆中的醋也很有名。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从阆中回来,一贯节俭的他竟然买回了一小瓶醋,晚间吃面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拆开,然后缓缓地加进我的碗里。父亲笑眯眯地看着我,渴望我在津津有味中吃出别样的父爱。可惜那时人小,不懂父亲的眼神,也说不来感恩的话。不过那醋的味道倒是留在岁月的舌尖上,清香四溢。
长大后知道阆中有家醋厂,属于百年老厂。我对醋感兴趣,却一向对厂不太感冒,就像喜欢吃鸡蛋,却不在意生蛋的鸡。但前些年有个朋友告诉我,说这家醋厂建了一个醋博物馆,环境优雅,花团锦簇,古色古香,值得一看。可惜烦事缠身,一直未能成行。
不料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同事经常搞“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走进企业家”活动。有一天,他们邀请我走进阆中,第一站就来到这家醋厂,一时间唤醒我沉睡已久的梦。
那天他们和老总去谈建立相关企业标准的事,我在一旁心不在焉——我的心思集中在那个博物馆,迫切想看看关于醋的文化。我始终觉得,一家企业能披荆斩棘,屹立百年不倒,文化建设应该给出了最优答案。
彼时的春光一泻千里,静静流淌在古色古香的博物馆里。馆内亭台轩榭,飞檐翘角,很显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进入展区,看到酿醋用的高粱、大米、糠麸……还有各个时期的酿醋工具,觉得古朴而新鲜。但走着走着,总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是在上一个单位工作的时候,我常常去的一家酒厂,他们的布置与这里大体差不多。那家曾名不见经传的厂子,一跃竟成当地纳税大户。我去过多次,走过堆满高粱、大米、糠麸的车间,闻着酒香,一路为他们点赞。
但是没有人给我讲酒和醋的关系。在这家博物馆里,瞬间认定,酒和醋有着深厚的渊源。但是酒怎么变成醋,它们之间有着如何复杂的牵连,我不确定。
后来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上网查资料,才发现网上关于酒变成醋的故事满天飞。那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难怪曹操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他的儿子因为善心和忙碌无意发现了醋。那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说儿子舍不得把酒糟倒掉,二十一天酉时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新鲜而清香的液体——这样说,无疑是把醋字的写法和传说融为了一体。不知道是先有醋字这个写法才有这个传说,还是因为先有了这个传说才有醋这个字。
从来,生活离不开故事,有些事也只有通过讲故事才有更强的解释力。
还有人说是酒败成醋——我关注的重点自然不是酒或者醋的工艺,而是同样的物质倒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改变。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这是普通常识。比如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成云、成冰、成霜。又比如碳,可以成为钻石,也可成为石墨,虽然一个光彩夺目,一个色泽灰暗,但始终是同一种物质构成。但碳是在哪种情况下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后来,我确定醋和酒是因为粮食发酵时间的长短和加入不同的曲,所以才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是人——比如出生同一家庭的孪生兄弟姊妹,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异样人生?
事物彼此间的联系千丝万缕,改变也是悄无声息。最大的可能是,改变的内因很重要,外因也不能忽视,就像粮食遇到不同的曲,就会产生酒或者醋一样,这辈子我们不同的遇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命运齿轮不同的转向。但是,不敢说哪一种人生就是最佳的人生,所谓的好坏只是评论者站的角度不同,如同酒和醋,不都很香吗?
那天从阆中回来,我买了三瓶醋。一瓶送给父亲,一瓶留在家里,另一瓶,至今都不知道送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