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大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发布 达州一例入选

变相提高收费标准 三家供水企业被立案调查

版次:04    作者:2024年02月23日

2月21日,四川政法声音发布2023年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供水企业不执行政府指导价系列案例》入选。

案例详情

2022年12月,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供水企业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部分供水企业以扩大收费范围、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等方式不执行政府指导价,遂对涉嫌违法的三家供水企业进行立案调查。经调查,达州市涉事三家供水企业违规将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商超等小微企业等4377户按照特种行业用水范围收取水费,其中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3-4元/吨,特种行业用水标准5-6元/吨,每户多收取用水价格2元/吨。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九条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之规定,责令涉案三家供水企业将4377户不属于特种行业用水范围的用户调整到非居民生活用水类别进行收费,并分别予以行政处罚。收费标准调整后,预计每年可降低4377户商家用水成本近170万元,有效助力餐饮、商超等小微企业的复苏发展。同时,通过该系列案件的查办,引导辖区内全部供水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因经营性质转变导致用水性质类别改变的用户,据此调整500余家用户的用水类别,指导供水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用水性质核查流程,推动水价政策严格规范执行。

典型意义

用水、用电作为基本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关乎政府形象。本案中,水费价格看似不多,却是“细水长流”,不合理水价收费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政府公信力。达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此次专项检查,对辖区内的供水企业进行法治宣传,督促企业做好收费类别管理,及时根据用户经营业态调整收费类别,切实将政府惠民惠企政策传递到经营主体,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充分彰显了“监管为民”的工作理念。

2023年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一、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三聚氰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例

二、中共宜宾市委统战部协调化解某公司反映高速公路停车区安全隐患整治诉求案例

三、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法院办理某电力综合开发公司、某炉料公司等十二家工业硅企业破产重整案例

四、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办理某商贸公司与某建筑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例

五、泸州市合江县实施“统仓共配”化解县域民企反映物流成本过高诉求案例

六、南充市司法局办理某建材公司不服人民政府不予行政赔偿行政复议案例

七、成都崇州市人民检察院办理某液化气公司、文某等人非法经营案例

八、国家税务总局内江市税务局践行“枫桥经验”化解涉税争议案例

九、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供水企业不执行政府指导价系列案例

十、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检察院跨省协作推动企业合规整改案例

□四川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