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4年01月26日
拿着上一家医院的检查报告换一家医院就诊,即便是看同一种病,常常还需要把相同项目的检查再做一遍。这样看起来不划算的事情,引发患者疑惑,“都是机器出的结果,为啥不互认”?
事实上,早在2020年,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便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检查检验资料共享,加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22年7月,四川省也出台了《四川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明确了16项医学检验和53项影像检查互认项目。
目前,四川省尚未建成全省统一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由各地自行推进。然而,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困难,与群众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
那么,这项便民利民之举,推进的难点堵点在哪儿?又该如何疏通解决?2024年四川省两会期间,记者对话多位代表委员及基层声音,集思广益,拨云见日。
现状
医院平台技术路径不一致
检查检测结果互认效果不理想
“尽管全省检查检验工作已经推进多年,但由于缺乏统一互认平台和互认约束机制,导致不同程度仍然存在单向互认情况。”为加快推进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四川省人大代表,广安市政协副主席、广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君带队,先后赴绵阳、达州、雅安和广安市广安区、武胜县等地进行专题调研。
“现在全省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调研,张君发现,目前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由各地自行建设,如绵阳、达州等地已经搭建了市级平台,但多数地方还未搭建市级平台,且各地自建平台的技术路径都不一,未来如果接入省级平台,将面临系统改造等问题。
除此之外,还缺少保障措施。医疗机构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之后,客观上将影响其业务收入,现行政策暂无补偿措施,导致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
“检查检验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医生准确识别病症、对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张君介绍,推动省内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
但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建立全省统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这个平台要实现以下三个功能:检查检验报告统一上云,医生能够快速跨机构调阅查询,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并有效统计。
张君解释,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由省里牵头搭建,市、县分级负责指导医疗机构接入,先期接入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再逐步扩展到民营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
患者仍有被重复检查的可能
建立技术标准统一的平台有必要
“我认为,同级医疗机构的结果互认是应该大力推广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德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郑红说,一个乡镇卫生院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者三甲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不相同,结果可能就会有差异。
郑红举例,像放射、CT、核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都有片子,哪怕医生和上级医院的报告有出入,也能够看到最原始的东西。如果把片子拿给医生看,医生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这些是可以互认的。
但例如检验类结论,病情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改变。“很多检查只负责当时的结论,而随着病情的改变,结果就会不同。”郑红提到,还有一些检查依赖医生本身的技术水平,比如超声,很多切面在非标准切面,这些和医生打切面和识图的能力等有关,所以超声也仅代表当时的情况。
2022年7月,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明确了16项医学检验和53项影像检查互认项目。“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同级医院互认也要根据病情情况。”郑红说。
她补充,更多时候也需要医生根据情况来随机应变,如果下级医院到上级医院,医生认可检验检查结果,这种就没有必要再做一次检查。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我们医院三四年前就开始探索,患者都很支持。”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副院长李红军也提到,对于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的政策,他们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都是比较支持的,对提升患者满意度大有裨益。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不少具体问题也亟待解决。
“级别更高的医院,检查结果可信度更高。所以,大医院不一定会认小医院的检查结果,患者仍有被重复检查的可能。”李红军介绍,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他们发现,必须由市级主管部门甚至更高级别的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技术标准,建立一套信息化的检查结果互认系统。只有依托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才能真正实现结果互认。
李红军介绍,从他们医院统计的情况看,患者提供的检查结果,纸质的比较多,很考验接诊医生的水平。“纸质材料不易保存且容易损坏,但苦于小医院无法进入大医院的检查结果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医生的精准诊治降低患者的安全风险。因此,建好一套全省通用甚至是川渝通用的平台,十分必要。”
高校
既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也要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可感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四川省政协委员、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院长王钦认为,首先应该健全完善医联体、医共体和区域医疗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制度,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互助等措施,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品质。
具体操作层面,王钦建议,可以利用四川省支持中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契机,推动县级中医院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同质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王钦说,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功能扩容改造,尤其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十分重要。他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卫生健康管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力度,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基层中医馆、村医生室等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
“此外,还要多措并举加强基层医疗适岗人才培养。”王钦提出,相关部门要健全“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制度,完善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机制,实行专编专用,分层分类分地区招募,建立职级晋升、绩效工资等激励机制;医药类高校要加大服务基层类课程开设,增强学生对基层的情感认同,加大医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培养力度,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务基层人才,引导并鼓励毕业生充实优化到乡村医生队伍中去。
建议
打破信息技术壁垒
加快推动省级统一互认平台建设
“面对困境,要加强统一规划布局。”张君建议,尽快建设一个省级统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统一建设标准、质控标准和技术指南,建立互认准入和退出动态机制,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规则”。
市、县医疗机构同步进行互认平台建设与接口改造,有序接入省级平台,便于资源集中,分级管理调阅,确保医疗机构临床检查检验数据在全省实现互联互通,共享互认。
另一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各级财政部门保障平台建设费用,医保部门出台支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专项政策,从医保年度总额控制预留调剂金中计提一定比例对医疗机构进行足额补偿。
同时,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责任险”,从节约的医保基金中对医疗机构购买保险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托底互认风险。
“我希望数据畅通安全。切实打通各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壁垒,让检验检查结果能够快速、安全地在不同地方和不同医疗机构间传输。”张君希望,患者能够真正省心舒心。实现检查检验报告云储存,患者复诊或者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时,不再携带各种检查检验资料,而是通过一个APP或者手机小程序就能轻松实现结果调阅查询,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得实惠。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曾业 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