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9 作者:2023年11月24日
□高卫国
以前,每一个农家小院的压水井旁都蹲坐着一块长方形的磨刀石。
磨刀石虽小,却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儿。风箱的呱嗒声传来,厨房上空便有炊烟袅袅升起,案板上也传来了有节奏的切菜声。突然,切菜声停了下来,原来是菜刀的刀口钝了。母亲从厨房走出来,顺手拿起已经有了凹面的磨刀石,并在磨刀石上洒了几滴清水,然后将菜刀的刀刃贴在磨刀石上打磨,几个来回后,菜刀就变得锋利而趁手。
有时候,正切菜时,感觉刀钝了,来不及寻找磨刀石,就手握菜刀在水缸的上沿“噌噌噌”游走几下。水缸的上沿是粗瓷,这时候,它起的作用就和磨刀石一样。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六月份,毒辣辣的日头朗照,田里的小麦逐渐变得焦黄。割麦子的前夕,父亲取出磨刀石,接半盆清水,然后将挂在墙上的镰刀取下,开始磨刀。父亲蹲坐在院子中间磨镰刀的架势,显得十分庄重。只见他不时从盆里掬一点儿清水洒在磨刀石上,用手掌轻压刀背,让刀刃与磨刀石的斜面紧贴,磨刀石上就传来嚓嚓嚓的声音,犹如古老的歌谣。磨一阵之后,父亲用手指贴在刀刃上试试锋利程度,等几把镰刀都磨好后,父亲便站起来伸伸腰身,脸上洋溢着微笑,那笑容里藏着丰收在望的喜悦和朴实生活的自足。
一把把锋利的镰刀从麦田走过,小麦便规则地躺在田垄上。在乡下有两个重要的农忙节点,收秋和收麦,乡亲们称之为“争秋夺麦”。收秋的战线拉得较长,可以长达两个月,而收麦则是乡下最紧张的农忙时节,只有十天的抢收时间。小麦成熟后必须赶紧收割,既抢好天气怕下雨后小麦发霉,也抢时间害怕小麦熟透后麦粒脱落到地里,故而耽搁不得。这样紧急的农事劳作中,一把锋利的镰刀就是农人最友好的帮手,既可以省时又可以省力。
磨刀石在古老的岁月中行走,时间久了,中间自然凹陷下去了,那些无形的时间就凭借一段儿柔美的弧线呈现在这一方长方形的磨刀石上。“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后来,我走在校园里,在励志文化墙上看到这句话时,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童年时期那个中间有凹陷的磨刀石。
磨刀石在过节和过会之前也会被请出来。我童年时的乡村,物质匮乏、生活贫穷,只有过节和过会时,才会买些肉来改善生活。我们村庄的古会设在农历十月初五,到了这天亲戚都会来赶会,中午的菜肴自然比平时丰盛许多。早在过会的前一天,父亲就坐在院子里像磨镰刀一样,郑重地将菜刀磨好。菜刀磨好后,无论是切肉还是剁排骨,都十分省力。
时光一晃就老了,磨刀石隐于岁月的纵深处,我也随着流逝的时间逐渐长高长大,并从故乡逃离闯进了城市。我在城市的天空下行走,上班、休闲、采购。有一天,我在超市的货架上,遇见了久违的磨刀石,蓝色的长条石,比我小时候见过的磨刀石个头略小,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把它放在厨房的柜子里。
这块放在厨房的磨刀石,既可以照见俗世烟火的日常,也可以照见远逝的时光,照见曾经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