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人

版次:08    作者:2023年10月13日

□杜会玲

文友闵先生在微信圈评论作家乔叶的小说《厨师课》时说:千古好文章,总是说话。好好说话,读者买账了,就是好文章。这是夸乔叶呢。闵先生还说:厨艺真是艺术。能吃会做相当于风情万种。反之,不好吃也不会做相当于不解风情(最后缀了三个捂脸的表情包)。闵先生文章写得好,菜也做得好,尤其擅做宁夏特产盐池羊肉,因为闵先生本是盐池人。之所以文末有三个捂脸表情包,是因为这话有自夸的成分,他有点不好意思,谁好意思说自己“风情万种”啊!

非常赞同这两句话:一个人的文章好不好,读者才是最终的“评委”。读者喜欢,文章自然深得人心。读者不买账,文章就是一堆死文字。

关于文人与美食,古有袁枚、苏轼,今有汪曾祺、陆文夫等。袁枚的食单,一直以来都为喜欢美食的文人津津乐道。苏轼的“东坡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至今仍是江南一带的名菜。江苏已故作家陆文夫会不会做菜我不知道,但他写了一篇小说《美食家》很精彩,我特别喜欢。汪曾祺喜欢吃,也会做,更会写。读汪老写买菜做菜的文章,除了享受阅读的美感,还会勾起你肚里的馋虫来。

汪老讲究“粗菜细做”。比如他拌荠菜。荠菜要切碎且与切成米粒大的香干同拌,还要抟成宝塔状,上堆海米、蒜末、姜末,然后用一小茶杯,将酱油、醋、香油调汁,上桌后浇上去,推倒“宝塔”拌匀开吃。吃者无不啧啧。菜是家常菜,但这一番操作下来,餐桌上除了色香味,还有一种风情和浪漫萦绕其间。汪老自语做菜最大的乐趣是菜做好上桌后,看家人或客人吃得高兴,盘盘见底。又说,从这一点来讲,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不自私的。

汪老的一些凉菜我也试着做过,什么凉拌小萝卜、拌菠菜、拌干丝等。做出来,卖相好看,滋味也不差。有时,我会在汪老做菜的基础上发挥一下。比如凉拌苦瓜时,我会炸一把花生米堆在抟成宝塔状的菜周围,菜顶放蒜末热油炸香,然后酱油醋等调汁,浇到菜顶上。苦瓜和花生米同嚼,又苦又香又有嚼头,滋味别具一格,下酒更妙。凉拌西兰花时,西兰花切成一朵朵焯熟,花头朝下整齐码到一只小碗里压紧,然后把碗倒扣在盘子里,就有了一个黄绿相间的半圆。有一次居然扣出一个绝妙的图案来,四周一片黄绿色,独中间深绿色图案犹如一幅中国地图,惊喜之余,都不忍将酱油醋汁淋上去。

河北作家雪小禅是多方面的才女,文章、绘画、书法、戏曲、茶道、美食,样样热爱,样样拿得起。之前喜欢她的文章,后来则喜欢她整个人了。朋友或读者去看她,她就亲自下厨给他们做饭吃。包饺子、蒸纯碱开花大馒头、焖排骨、红烧肉……用她从各地淘来的精美盘碗装了,大家围坐一起,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聊天说笑。小禅是活得又仙女又烟火的女子。很欣赏她说的一句话,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

山西美女老师田小满是我的qq好友。人的灵气都是天生的吧,小满既会写又会画还会做美食。小满娟秀又不失风骨的小楷常令我爱恨交加,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她在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上画了一组春节晚会上《只此青绿》里的舞女,青绿衣裙,飘飘欲飞,身姿妖娆,美轮美奂。我一见就忙不迭地大叫:给我吧!给我吧!小满一秀美食,我就几个月都不敢晒我的餐桌。那哪是菜呀,简直就是艺术品。小满作文、现代诗、律诗、词、百字令,更是信手拈来。

我喜欢文人,更喜欢会做美食的文人。因为他们,都是“风情万种”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