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精准监督 为每一份“成就筑梦的善意”保驾护航

版次:06    作者:2023年09月22日

◀市纪检监察组检查慈善中心帮困助学活动的申报资料

▲市纪检监察组查看帮困助学资助名单公示情况

3000元,对有些家庭来说只是一次海鲜大餐,对有些人来说仅是一场派对狂欢,可对家住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的潘小媛(化名)来说,3000元却是她家小半年的总收入,是她就读重点大学的“雪中炭”。

潘小媛的父亲于2008年去世,母亲患智力三级残疾无就业能力,她和母亲全靠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舅舅的帮扶过日子。今年,潘小媛被西南财经大学录取,但学费却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干部在“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活动中,走访了解到潘小媛家里的实际困难后,积极与达州市慈善中心协调,帮助她顺利申请到了3000元慈善帮困助学资助金。

“我一定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争取早日回报社会,扛起家庭的重任。”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潘小媛成为西南财经大学大一新生。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近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将慈善工作纳入监督重点,从资助制度、程序、公开、回访等机制入手,多措并施,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慈善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2022年底,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一行前往达州市慈善会,开展慈善帮困助学项目专项检查。通过大数据对比等方式检查发现,2017年至2021年集中资助的1038名大学新生中,有15名学生名下有房产,可能不符合慈善助学中明确的家庭困难条件。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迅速将该情况反馈至达州市慈善会,要求立即整改。

达州市慈善会随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整改,通过综合入户调查、系统比对等方式核实数据,对确实违规领取助学金的3名学生,按程序追回了助学金。

“传统的助学金申报方式仅靠申请人自己填报上交的资料作为依据,再由人工筛选评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助学金发放不公平的情况时有发生。”达州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权旭哲说。

为了精准识别慈善助学对象,今年,市纪委监委指导监督达州市慈善会,积极探索慈善帮扶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工作机制,依托城市大脑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慈善救助”模式,做到慈善帮扶信息与政府救助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一方面,督促线上依托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作用,对申请学生家庭房产、车辆、社保、公积金等信息进行核实认定,对是否是低保、特困对象进行识别,使资助对象更加精准、审核更加高效;另一方面,督促线下加大走访和抽查力度,在初审资料提交后,市慈善会进行实地抽查核实。”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谭必富介绍,今年,通过“线上+线下”双模式审核对象资料,对248名资助学生实现了100%线上核对,线下抽查率达到30%。

为了加大公示公开力度和范围,提升慈善公信力,今年6月,市纪委监委指导督促开通了达州市慈善会公众号,通过市县两级媒体平台、达州市慈善会网站和公众号,多层次加大慈善助学名单公示公开,上好学生资助资金的“安全锁”,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环节。

“怎么出现了多头申请、重复救助的情况?”“这条申报不符合条件,请及时处理。”日前,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在对“达善行”小程序后台预警信息进行日常监控时,发现了可疑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达州市慈善会,并要求处理整改。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完善制度环境。为了推动“互联网+慈善”“指尖公益”,加强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推进慈善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智慧化,市纪委督促达州市慈善会开发了“达善行”小程序,实现在线捐赠、领取捐赠证书等功能。

“为了实现全链条透明化管理,我们对系统设置了预警程序,对捐赠超过标准、申报不符合条件、申报办理时限超时等不正常情况自动提示。通过进一步抽查核实,真正实现善款事前策划、事中监管、事后评估皆可溯源追踪,确保达州市慈善会募集的每一笔善款用到救助和慈善事业中。”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刘超说。

“用好、用对、用清楚每一笔财物,才是对慈善负责,才能激发更澎湃的捐赠热情。”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达州市慈善会接受捐赠款物发放、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持续强化对“慈善款”“救助款”的监督检查,以精准监督为慈善事业保驾护航,确保每一笔善款、每一项物资来源去向可查可控、阳光运行。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