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 建起一个大学新校区

——四川文理学院莲湖东区建设纪实

版次:03    作者:2023年09月12日

四川文理学院莲湖东区已经修建完成的宿舍、教学楼和食堂

2022年9月29日,四川文理学院莲湖东区建设项目启动。

300天后,一座崭新的校园拔地而起。

2023年8月29日,3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4.9万平方米学生公寓、8300平方米食堂、人行天桥等首批建设任务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仅用300天,3000余名学生已搬进新宿舍,在整洁的新食堂用餐,在智慧教室里上了新学期第一堂课。

项目启动至今,数千人日以继夜、攻坚克难,逐一完成设计、征拆、施工等各项工作,实现“奋战三百天,建成东校区”的预期目标。

山峰为凤首,道路为筋骨,建筑为羽翼,莲湖校区西区、东区校园宛若美丽的凤凰。未来,四川文理学院不仅是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未来校园智慧社区、山地校园景观示范区,更将对接达州市经济社会和产业技术发展新需求,成为支撑达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引擎和区域辐射中心。

凤凰展翅,必将振翅齐飞,翱翔天际。

新建一个大学校区

擘画市校合作全新篇章

2021年10月,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四川文理学院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022年1月,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总体目标,达州市政府与四川文理学院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出四川文理学院新建一个校区,推动形成“一校三区”南坝、莲湖(莲湖校区西区、东区)、高新三个校区空间布局,市委市政府给予资金、土地等充分支持。

新增一个校区,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学校学科布局,提升科研创新承载能力,增强学校综合吸引力,加快形成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由此,莲湖东区项目势在必行,也被寄予厚望。协议签署后,四川文理学院制定《四川文理学院关于加快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工作方案》《四川文理学院2022-2025年校园发展规划》系列文件,莲湖东区项目正式提上日程。

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调研、论证、协调,莲湖东区项目全面启动。

在项目建设规划中,东区建在塔石路东侧,坐落在凤凰山间,规划总用地面积500亩,其中280亩为建设用地,220亩为学校和城市共享生态空间。建设规划上,依循建筑依山而建,顺势而筑的理念,打造山校一体、绿色生态、公园园林式的现代大学校园。

东区还致力于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未来校园智慧社区。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8.36万平米,包括了综合教学大楼、数字云创基地、专家楼等用房和设施,项目总投资达20.1亿元。

新校区建设同样也标志着校地战略合作迈出新步伐。有了东区的助力,四川文理学院将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同时积极服务达州“3+3+N”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完成一项超级工程

奋战300天建成新校区

愿景在奋斗中实现。莲湖东区建设项目启动后,四川文理学院提出“奋战三百天,建成新校区”的奋斗目标。

2022年11月,在校地合作推动下,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东区建设指挥部和四川文理学院东区建设工作专班成立,指挥部、专班成员包括市级领导、校级领导、达州市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以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

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涂德祥参与完成了企业补偿洽谈及搬迁、住户补偿协议签订和房屋拆除、水电气网和信号塔改迁拆除等协调工作。协调事项多,任务重,为了能完成既定建设目标,涂德祥与团队同事们加班加点,克服困难,积极协调。在征拆阶段,涂德祥每天的步行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膝盖也因奔走劳累受伤。最终,东区建设指挥部仅用一个多月就高效完成征拆补偿工作,为进场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建设施工阶段,数十辆挖掘机、渣土车、运载车每天穿梭在东校区工地,施工工人抢工期、赶进度、抓质量,助推项目建设。据了解,施工期间,上千名施工人员在各个区域同步作业,高峰期一天甚至有1800人同时工作。

施工单位五冶集团项目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他已经有多年的施工经验,但也是第一次遇到要在坡度大的高山,仅目测就有1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上建校园的情况。

施工过程中也有一些难题。东区和西区两个校区之间,只有唯一的一条公路可进出,路上日常车流量不小,常出现交通堵塞问题,影响工期进度。建设指挥部在研究后抽调人员成立临时交通协调小组,经过多日奋战,终于完成了最难的土石方运输问题。

日夜奋战、科学统筹、迎难而上、精诚协作,东区建设团队展身手、见真章、论英雄,最终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共赴一个全新未来

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目前,莲湖东区一期项目包括综合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已经全部完工,能够保障与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二期项目专家楼、云创大楼、南侧车行天桥等正加速推进,预计2024年6月全部建成。

今年9月开学以来,数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近3000名学生已经陆续搬入。

学生宿舍设有双卫生间、双洗漱区、阳台晾晒区,3幢宿舍配备了12部电梯和宽敞的学生活动区。

在教学楼的智慧教室,每间教室门外都有显示设备,可以随时查询教室的使用情况,有课的教室还会显示课程名称、学生人数,方便感兴趣的学生旁听。涂德祥告诉记者,智慧教室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师生能够便捷地开展远程学术交流,获取更多元的学术资讯。

在2024年二期建设完成后,从西区东大门到东区云创大楼步行仅需2分钟。东区与西区北侧理工实验大楼以车行桥连接,西区运动场与东区专家楼也以车行桥连接,专家楼与学生宿舍则通过隧道相连接,最终东西两区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整体。

云创大楼也值得期待。云创大楼将依照“一基地多园区”发展模式,承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数字云创基地,助推全市打造电子商务营商新高地,共谋数字经济新篇章。

东区建设还未停止,亦如学校的发展仍在路上。有了更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环境助力,四川文理学院将持续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塔石人才工程、学科强基工程,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攀登新高峰,朝着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坚实迈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达州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及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梦真 何龙 通讯员 张莉